团队负责人
姓名:赵昆
职称:教授
电话:13426212378
E-mail:zhk@cup.edu.cn
赵昆,男,1971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油气光学探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石油和化工行业油气太赫兹波谱与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气光学探测、人工智能与智造、矿物功能材料、量子勘探等,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创新产品三等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等荣誉与奖励。
团队成员:
宝日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詹洪磊(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青年拔尖人才,北京高校德育工作者)
邢颖(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青年拔尖人才)
苗昕扬(讲师,硕士生导师,校青年拔尖人才)
方向介绍
本学科方向围绕国家能源战略,立足新旧动能转换,开拓了油气光学与量子勘探研究方向,建设了石油和化工行业油气太赫兹波谱与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2012年)、北京市油气光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平台(2015年)、首都科技创新券实验室(2015年)、中关村开放实验室(2016年)、量子勘探材料与技术创新创业实验室(2018年),开展了光学方法与量子信息材料在油气与新能源领域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在矿物功能材料、能源转换材料、量子材料与微纳器件、油气光学探测材料与智造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Science、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500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教材20部。该学科方向已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获得孙越崎优秀学生奖、王涛英才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支援西部建设贡献奖、“挑战杯”全国铜奖和首都金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二等奖、博士生学术联赛北京赛区优秀奖、国家奖学金等荣誉80余人次。
本学科方向研究内容:
1、矿物材料物性调控与功能化:适应资源探测对化石能源功能特性认知与利用的需求,阐明矿物材料功能特性的内禀机制,开发绿色功能材料与器件;
2、能源转换材料:以满足新能源的获取、利用为目的,基于能带工程,对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合理剪裁、可控制备,认识光电转换、纳米发电储存机制,开发能源高效转换材料;
3、量子材料与微纳器件:通过界面工程,构筑和调控微纳材料体系,研究量子材料的物性与微观机制,开发低能耗、高效率纳米能源材料;
4、油气光学探测材料与智造:揭示光与油气物质相互作用机制,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油气光学探测技术与装备,实现油气资源可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