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石大承办CCUS论坛、CCS ISO/TC265 工作组会议及第九届全会

5月8日至12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由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地质封存技术委员会(ISO TC265)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承办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论坛”及“碳捕获与封存CCS ISO/TC265工作组会议及第九届全会”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举办。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司,新疆、山西、江西、广西等地发改委气候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神华、华能集团、中电投、壳牌、道达尔等能源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等14个国家和GCCSI(全球碳捕集与碳储存研究院)、IEA-GHG(IEA-GHG)、CO2-GNET、WRI(世界资源研究所)等9个国际组织国际专家;李阳院士、沈平平、郑楚光首席科学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近300名专家学者2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共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产业建设,助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CCUS论坛上,克拉玛依市副市长徐建辉在致辞中表示,CCUS论坛在克拉玛依召开,对指导克拉玛依低碳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克拉玛依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政策引导,支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推广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级干部鲍志东在致辞中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在克拉玛依市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将有利于我国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提升中国在CCUS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推动CCUS技术在新疆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应有贡献。

新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霍进表示,新疆油田公司始终高度关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二氧化碳驱等环保高效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研究和利用,如积极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研究、在稠油区块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等,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建设。

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作了40余场学术报告,中石油、中石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华能集团燃烧前和燃烧后捕获技术项目、清华大学CO2运输过程中的热能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富氧燃烧项目、浙江大学CO2化学吸附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O2驱油应用机理和前沿研究和吉林大学CO2驱热利用等项目代表对其项目经济性、商业模式进行了介绍,国外专家报告了全球CO2先进捕获技术、美国CO2驱油技术进展、标准在CO2封存中的角色以及碳捕获与封存项目的量化与验证等新疆山西、江西、广西发改委气候处与全会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中国CCUS的发展与挑战、CO2利用、西部低碳发展策略以及新疆CCUS发展策略。最后,国内外专家从项目支持措施、碳市场与CCUS链接、CCUS产业发展以及国内外机构联合融资模式等方面对推广CCUS技术应用与政策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全系统的研讨。

论坛各方代表均认为,联合国“巴黎协定”的签署,我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的落实,均为CCUS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及新疆和西部地区的能源特点都为为西部地区低碳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为此,CCUS技术的研发和工业示范、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和商业模式等,都需要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做进一步的梳理、评估和机制创新。

 

 

 

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克拉玛依校区、新疆敦华石油碳捕获装置、黑油山以及地质陈列馆

 

 

 

“碳捕获与封存CCS ISO/TC265 第九届全会”上,国际标准化组织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委员会主席桑德拉(Sandra)女士主持会议,与会人员就碳捕获与封存国际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前期各工作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了ISO TC265工作委员会工作目标、各工作组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CCS国际标准的进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彭勃教授作为量化与验证工作组组长,在会上作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题演讲。

经全会代表的讨论和举手表决,全会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主要内容为决定就二氧化碳的利用及相关标准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以探讨把二氧化碳利用相关内容纳入到ISO/TC265工作范畴内,该特别工作组由中国担任召集人,牵头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筹备有关二氧化碳利用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此前,石大在克拉玛依市举办了CCS ISO/TC265 第九届全会欢迎招待会。克拉玛依市市委书记赵文泉、市长张红彦、市委常委童中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宏;桑德拉(Sandra)女士、各工作组组长以及来自14个国家的参会代表出席招待会。赵文泉、张彦红分别会见了来自美国、日本的代表团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代表团代表。

 

 

 

CCUS技术被广泛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克拉玛依市是一个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处于“一带一路”辐射区域,是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等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校在克拉玛依建设校区,“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致。同时,在此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将会展示中国在低碳和CCUS领域的进展与成果。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CCUS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学校的化工、石工和地质学科群覆盖CCUS全技术链条,从化工学科的二氧化碳捕集分离技术、到储运学科的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再到地质和开发学科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和二氧化碳强化采油,直到化工、生化和地球化学学科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同时,在CCUS全技术链条研究中,既有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工程实践应用,如炼厂二氧化碳捕获分离技术、二氧化碳混相控制技术、二氧化碳多相管输技术等,同时也开展了二氧化碳矿化、二氧化碳生物利用、二氧化碳强化地热开采技术研发等。并且凝聚化工、石工和地质学科的各自特色方向,成立了北京市温室气体封存和石油开采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参与了国家科技部主持的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环保部有关CCUS环境监管体系以及亚洲发展银行主持的中国CCUS产业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的制定;主持或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到“十二五”的“973”“863”“国家科技支撑”CCUS领域所有项目,目前正在执行国家“十三五”油气重大专项中CCUS相关任务;主持或承担了中欧COACH,中英NEZC一期和二期,中澳CAGS项目以及中美、中挪相关CCUS领域的合作;完成了全国油气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和适宜性评价,并对东北盆地群、西部盆地群、渤海湾盆地区域、鄂尔多斯盆地区域等多个层次的可行性评估研究。

此外,CCUS标准化工作,既是对CCUS前期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的总结,也将为CCUS技术进一步规模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提供规范与保障。CCUS是多产业、多学科复合交叉领域,涉及到政策、法规、标准以及技术、产业和经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结合学校学科特点以及在石油石化领域的影响,与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共同推动CCUS工作的进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