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日期: 2013-09-10
记者:近年来,常州市委党校一直在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初步形成了“三室一中心,四所五学科”的学科建设新格局。但是在党校系统内,还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需要抓学科建设,地市级党校和基层党校很难搞好学科建设。对此,您是怎么认为的?
王其山:确实,这样的观点是存在的。大家认为地市级党校和基层党校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加强社会调研,把握地方实际,讲好“地方话”,而学科建设,没有必要也很难搞好。这一观点似乎也得到了印证,从各级党校主体班学员反馈的信息看,最多的要求就是党校教师的授课要侧重本地实际。这种认识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党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确存在因缺乏调查研究而不熟悉实际情况的问题,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方面则是,有些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够深厚和广阔,理论功底弱,即便有调研基础,掌握一些材料数据,他们的研究也往往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概括不出问题的本质、解答不了学员内心深处的困惑。立足党校工作实际,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我们认为,地市级党校也要重视学科建设。
记者:您认为地市级党校也要重视学科建设,那么从常州市委党校的实际来看,您觉得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其山:我认为至少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教师面对领导干部要有自己的学术专长。地市级党校的常规主体班学员主要是副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从常州的情况看,据对2013年春季在校学员情况的统计分析,这些学员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又长期工作在管理岗位上,见识广阔、阅历丰富,到党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加油充电”,探求破解思想困惑和工作难题之道。面对来自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教师必须拥有和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就所开专题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能给学员以启发和引导。否则,无论是搬报纸、找文件、读讲话的说教,还是平铺直叙、了无新意的知识传授,抑或是人云亦云、就事论事的案例分析,都已无法满足当下领导干部的渴望和需求。
教师开展决策咨询研究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现代科学决策的复杂性,越来越需要借助专家的力量,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职责。常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党校要成为“市委和市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决策咨询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就很难站得高、看得远,就无从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党校的决策咨询研究不是起草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而是“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与党委政府的研究室相比,地市级党校的特长和优势在于有一支独立的,由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能够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其成果更客观,更有理论深度。越是重大的决策咨询研究,越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阔的学科背景,有些咨询研究甚至要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教研人员联合攻关,这样做出的研究成果才更有分量、更有权威,也才更有机会被党委和政府采用和借鉴,最终实现由“谋”到“断”的转化。
教师开展理论宣传要彰显理论的力量。真正的理论宣传不是逢场作戏、不是以势压人,也不是简单地以情感人,而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宣传的真谛是让人感觉不到是宣传,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理论的魅力不是感染力,也不是煽动力,而是说服力,让人心悦诚服,心向往之。要做到这些,关键是宣传者自身要对所宣传的东西成竹在胸,吃得透、把得准、说得清,其宣讲要有穿透力,能拨云见日,说到底是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理论视野。
记者:党校的学科建设和高校的学科建设既有相同的一般性规律,同时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而且这种特殊性又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党校而各有不同,可以说这种特殊性还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常州市委党校是如何规划学科布局的呢?
王其山:我们主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学科布局。
加强传统学科。常州市委党校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和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常州本地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市委党校和相关学会社团,常州市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会就挂靠在市委党校。在常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格局中,党校在这一领域也处于优势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这两大学科建设,凝聚研究方向,将研究重点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党的建设,坚持将课堂讲授和决策咨询建立在理论研究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
强化优势学科。常州地处苏南,当前工作重心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谱写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常州新篇章”。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效率,是常州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进程中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常州市委党校在多年的学历教育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支在全省地市党校中堪称一流的法政与公共管理师资队伍,因此我们突出强化了公共管理学科和社会学学科建设,重点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职能转变、网络社会的危机管理、社区管理创新、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等问题。同时深化教学改革,尝试模拟训练、开展心理调适,推进讨论式教学和组织化学习,在把握干训规律中提升培训质量。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推动了常州市委党校干部能力培训和公务员知识培训水平的全面升级,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突出特色学科。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常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中心工作。常州市委党校近年来经过各种努力,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实力和较高素质的经济理论教学研究团队,重点研究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通过组建经济形势咨询室,跟踪研究常州经济发展进程,为学员解疑释惑,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重点关注常州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产出了一批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注的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就经济转型发展与企业发展转型等问题开展调研,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教学基地和调研基地建设,打通了社会调研的垂直通道,催生了一批横向协作科研项目。
2007年,我们按照市委部署,组建了常州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集聚力量跟踪研究常州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2010年,在已有党史党建、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三个教研室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党建科学化研究所、城市竞争力研究所、社会管理研究所和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四个研究所。至此,常州市委党校初步形成了“三室一中心,四所五学科”的学科建设新格局。
记者:从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常州市委党校是通过“加强传统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从而形成了“三室一中心,四所五学科”的学科建设新格局。那么,在学科建设已经形成新格局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呢?
王其山:结合教研需求强化学科建设。一是通过下达年度科研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引导教师重视学科建设。在下发申报指南和下达教学科研计划中,规定教师申报教学讲题和科研课题要以教研室和研究所为单位,按学科方向进行申报,尤其是科研课题,必须体现个人的学科方向和专业基础。二是对教师申报国、省、市以上规划项目和社科课题,学校根据学科匹配度和结项等级进行奖励和资助。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带动学科发展。实施学科带头人制度,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学科为依托策划举办专题论坛,牵头组织学术沙龙,开展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四是实施名师工程,鼓励教师根据学科方向加入专业性学术团体,参加高层次理论研讨会,支持青年骨干教师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历深造和高端访学;鼓励教师一专多能,跨专业、跨学科发展,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兼职师资库,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建立教研协作网络,壮大学科力量,促进重点学科建设。五是根据教学科研需求和学科建设需要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
强化系统联动推进学科建设。根据习近平同志“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这一指示要求,我们重点实施了系统联动战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党校的指导和支持,组织各教研室和研究所积极开展同省委党校相关部门的对接联络,或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亲临指导讲学,或组织教师参与由省委党校专家牵头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研究,以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二是以环太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通过环太湖嘉兴、苏州、常州、湖州和无锡党校的五校联动、优势互补开展学科建设,分别牵头组建党建、经济、社会、政法、文化五大学科组。常州市委党校重点牵头社会学学科建设,合作成果《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一书获中央党校优秀结项课题奖。三是以常州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全市党校系统师资力量,一体化推进学科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学科特色。自2009年以来,常州市委党校以常州市社会学学会、环太湖研究中心社会学学科组为依托,积极策划联络,先后与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中国社会学会、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常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了五届“长三角地区社会现代化高层论坛”,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以及江浙沪高校、党校、社科院的专家学者,通过专家讲坛、优秀论文交流等形式,围绕“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现代化”、“网络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社会组织创新”等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加强学科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和教育培训能力,使常州市委党校在教学和科研两大战线都迈入了江苏省党校系统的先进行列,并保持着越来越好的势头,为争创全国一流地市级党校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学科建设也提升了常州市委党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入到我校教研队伍中来,开辟了常州市委党校科学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