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日期: 2022-10-20
中文题目:基于复合结构的副边恒流/恒压模式自动切换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论文题目:A Series of Hybrid WPT Systems with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Constant-Current and Constant-Voltage Modes on the Secondary Side
录用/见刊时间:2022年9月26日
录用期刊: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JCR Q1)
作者列表:
1) 吉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系教师
2) 张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硕20
3) 钱步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系教师
4) 孙红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教师
背景与动机:
当下,可充电电池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和排放问题的一种经济且环保的方式。对于电池充电技术,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采用原、副边分离的松耦合变压器实现,相比于有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便捷、可靠等特点,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和保障电池的充电安全性,电池的充电首先采用恒流(CC)模式,当电池电压增加到指定水平,迅速进入恒压(CV)模式。因此,构建CC模式到CV模式的自动且迅速切换至关重要。当前方案都需要宽范围的输入调制技术和复杂的控制电路,基于原边的控制方案更是需要稳定的通信手段,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与此同时,对于静止充电的汽车,难免会发生耦合线圈之间错位的情况,这导致系统漏电感增加和耦合系数k的降低,从而降低系统性能。如何改善耦合结构的偏移容忍度和交互性,实现CC模式和CV模式的稳定快速切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理论分析:
复合型谐振结构的本质是将两种负载无关的CC或CV输出,且与线圈偏移趋势相反的WPT拓扑结合起来,该结构具有接近负载无关的输出,和对线圈偏移的具有较高的容忍度。本文基于T型谐振补偿网络,设计了IPOP、IPOS、ISOS和ISOP四种具有恒定输出的复合结构,它们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复合结构的等效电路(a)IPOP(S-S&T-T)结构(b)IPOS(S-T&T-S)结构(c)ISOS(S-S&T-T)结构(d)ISOP(S-T&T-S)结构
为了实现输出模式的切换,本文基于恒压型复合结构,设计了八种可重构拓扑结构,运用较少的开关,实现了CC模式到CV模式的快速切换,如图2所示。
图2 八种从CC模式切换到CV模式的可重构拓扑结构
应用分析:
本文基于ISOP型复合结构的LCL-LCL型可重构拓扑结构,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完整电路。
图3 基于复合结构的自切换WPT系统
其耦合结构采用DDQ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DDQ型耦合结构
根据M12和M34的线性关系,结合电路的设计原理和理论分析,可以完成系统所有元器件的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参数设计流程图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分析,搭建了一套功率为200 W的基于复合结构的可重构拓扑系统,在恒流阶段输出电流为2.2 A,恒压阶段输出电压为93 V,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
图6 基于ISOP型复合结构的可重构拓扑系统的实验装置
图7为逆变器输出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和负载充电电压的波形图。可以看出负载充电电流在开关前后各个模式下保持恒定。图8为CC到CV模式切换瞬间负载和电路电压的波形图,切换的瞬间发生抖动,但是电路稳定后保持稳定。
图7 Uin,Iin和UL的实验波形(a)CC模式(RL=36Ω);(b)CV模式(RL=70Ω)
图8 CC到CV模式切换瞬间负载和电路电压的波形图
图9显示了线圈在X轴上错位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线圈X方向的偏移量小于200 mm的情况下,CC模式下电流IL的变化率为4.2%,CV模式下负载两端电压UL的变化率为4.3%,均低于预设偏差Δ,即5%。同时,可以得到在Z方向上的偏移容忍范围,接收端线圈可以在Z方向上距离发射端线圈125 mm至200 mm范围内,实现CC和CV的自切换,在这种情况下,互感M34的变化范围为18μH至34μH。
图9 CC到CV模式切换瞬间负载和电路电压的波形图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抗偏移,且能够实现恒流到恒压输出自切换的WPT系统。首先给出了四种基于T型网络结构的复合拓扑结构,该系列结构通过S和T型网络的结合,提高了系统的偏移容忍度。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恒压型复合拓扑结构的恒流到恒压输出的自切换,在少用开关的前提下给出了八种能够实现切换的电路结构设计。最后,以基于ISOP复合结构的可重构拓扑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在不用功率水平下进行验证。在输出电压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系统能够实现偏移情况下从CC模式到CV模式的自动切换。在切换过程中,负载电压不会产生跳变,从而保护了蓄电池的稳定和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X方向偏移量达到200mm,或者Z方向从125mm到200mm的偏移下,该方法能够满足电池充电要求的CC和CV特性,在两种模式下变化率均小于5%。
关于作者
吉莉,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等课题,负责多项企业横向课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电能传输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委员,科技部国家第六次技术预测工作能源领域总体组专家,《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CSEE JPES》等期刊的Guest Editor。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Renewable Energy》、《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期刊上发表SCI/EI期刊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获授权/受理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编写中文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