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动态 >

三维地震数据频域无监督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点击数:   更新日期: 2024-01-05

论文题目三维地震数据频域无监督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录用期刊/会议: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中文期刊)

原文DOI: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3.06.003

作者列表

1) 薛亚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系教师

2) 苏军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研21

3) 冯璐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博20

4) 张   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研21

5) 梁   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研21

摘要:

提高数据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降噪方法已取得较好效果。但该类方法以数据局部相似性为前提,采用时空域数据分窗进行处理,运算效率往往较低。考虑到地质结构的连续性,炮间数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利用其同频率分量的低秩特点,设计了一种三维数据频域降秩的深度学习去噪方法。首先阐明三维数据的频域低秩原理,采用奇异值分解理论指导建立自编码神经网络;考虑频域随机噪声的分布特点,采用K-L(Kullback-Leibler)散度约束损失函数,改善了去噪效果。通过对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处理,并与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ultichannel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MSSA)及K-SVD(K-奇异值分解)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去噪效果和计算效率等方面的优势。

算法设计:

地震勘探通过多炮激发实现地下构造反射成像。为提高成像精度,震源在探区多次激发,构成了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及时间的五维地震数据,可表示为。为方便解释,以一条测线的炮集为例进行分析,但同样适用其他三维数据体。假设地层是水平层状介质,第炮数据可表示为,则第炮记录可表示为

image009.png

(1)

式中:
xs为炮间距;为射线参数。变换到频率域,有:

image012.png

(2)

由上式可知,相邻炮记录之间的频谱仅有线性相位差。对某个频率而言,各炮数据构成低秩矩阵,可以表示为:


image014.png

(3)

其中,的奇异值分解可表示为


image016.png

(4)

根据上述分析,频率切片会呈现一定的低秩特征(或稀疏性),对任一炮的某一频率分量可以表示为特征向量的稀疏表示,即


(5)

式中:表示第炮频率分量;为稀疏表征参数。通过适当的降秩,可以达到压制噪声的目的。


对于自编码网络,输入数据为X,编码器函数可表示为:


image021.png

(6)

该过程期望获得数据的稀疏编码。与式(5)相比,实质就是寻找稀疏编码系数;编码器各神经元的权重系数近似为式(5)中的特征向量矩阵的转置,但没有各特征向量的正交性限制。自编码网络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优化各特征向量,打破正交约束,大大提高数据特征的稀疏性。


解码器函数可以表示为:


image026.png

(7)

该过程即为式(6)的逆过程,利用编码器的稀疏系数重构数据。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压缩作用,会将不相干的噪声压制,而只保留相干性较强的有效信号。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自编码网络工作原理与奇异值分解相似,这为自编码网络提供了工作机理,克服了神经网络的黑箱特性。图1解释了自编码网络与奇异值分解在结构和原理上的对应关系。



1 编码网络与奇异值分解原理映射图


基于上述自编码网络去噪原理,设计了无监督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利用SVD分解后特征值能量占比为90%时对应的阶数,作为中间层维度的参考。此策略保证自编码网络的稀疏度低于SVD方法,能学习到更稀疏的数据特征。



2 无监督去噪模型框架


根据Bayes反演理论,最小化均方误差函数是以零均值高斯白噪声为假设条件。但是由于本文方法是在频率域完成,白噪声的存在导致频率切片的均值偏移,因此对去噪结果进行均值约束,有利于数据归位于其真值。本文采用KL散度进行约束,损失函数优化为:


(8)

式中:,表示对去噪后数据取均值;为参考均值,理论上应该等于干净信号的均值。

实验分析:

图3a是原始含噪道集,噪声导致同相轴的清晰度降低;图3b为K-SVD方法去噪结果及残差道集,可以看出,噪声去除并不彻底,尤其是远炮检距仍然可以看到大量噪声存在;图3c为MSSA方法去噪结果及残差剖面,噪声得到了有效压制,但是同相轴的连续性并未得到恢复,并且残差道集中有明显的有效信号痕迹;图3d是本文方法去噪结果及残差剖面,噪声压制比较彻底、同相轴更清晰,残差道集中有效信号不明显。图4展示了K-SVD、MSSA和本文方法去噪结果与去除的噪声之间的相似性,可见:K-SVD方法处理后在2.4~3.2 s大炮检距处,残差信号与去噪结果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说明去噪结果中仍然保留了部分噪声,压制不彻底;经过MSSA方法去噪后的数据在1.8~3.4 s除了大炮检距处噪声残留,对有效信号损伤也较大,这在图3c的残差道集上也很明显;而本文方法去除的噪声与保留的信号相干性较小,说明在去噪时没有损伤有效信号,具有较高的保真度。


5e99c376b4a47d96761b125159623227-sz_192966.png

be9399866a59738ac7e40a255c38ba2e-sz_147816.png

3 三种方法实际地震数据二去噪对比

(a)原始道集;(b)K-SVD法去噪结果()及其残差()(c)MSSA法去噪结果()及其残差()(d)本文方法去噪结果()及其残差()


6a224576b60a38c5a0ddbb4088e16ddc-sz_95873.png

4 三种方法去噪结果与残差的局部相似性对比

(a)K-SVD法;(b)MSSA法;(c)本文方法

作者简介:

薛亚茹,副教授,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UIUC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地震信号处理、反演、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