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石油学院的学生,六十多年来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党和国家的培养、恩师的教诲以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
——彭顺龙
北京石油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还背着“贫油国”的帽子,石油是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那时的年轻人都希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彭顺龙就是其中的一员。
1954年彭顺龙考入北京石油学院,在钻井专业三班学习。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还是用铁丝网围成的一片场地,上课时盖房打桩之声不绝于耳,专业课没有课本,用的是讲义,而且大多是油印的。学校物质条件不好,但师资力量强,拥有国内一流的钻井、采油、储运、炼化专家,一些基础课都是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老师主讲。
在毕业实习前夕的1957年冬,彭顺龙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给朱德总司令写了一封信,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回信:
“不久以后,你们将走向工作岗位,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对祖国的工业化事业有重大的意义。石油是我国目前最感缺乏的物资,也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物资。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期待着你们以高度的热情和毅力,把祖国的石油资源开发出来。
把贫穷和落后的过渡时期的中国变为富强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国,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但也是一个困难的事业。希望你们以艰苦奋斗和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
在朱德总司令的鼓励下,毕业后,彭顺龙志愿奔赴新疆,先后在独山子矿务局、克拉玛依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在采油井口研制、采油分隔器研制和浅层稠油注蒸汽开采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后荣获石油部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等荣誉,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40余项奖励,为新疆油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85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把一生的宝贵年华奉献给了克拉玛依这片热土和他所钟爱的石油科技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两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回信,传递的都是鞭策和鼓励。在与毕业生代表座谈时,彭顺龙激动地说:“新疆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年轻人在这里是大有可为的。希望同学们勤奋钻研、攻坚克难,一起把祖国的石油事业搞好!”
为鼓励广大青年献身祖国事业,继承老一辈石油人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日前,彭顺龙向母校捐赠了31本自己就读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的珍贵讲义。这些讲义跟随他辗转60多年,如今彭顺龙将其捐赠出来,对学生开放,这对当今学子具有激励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