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2010届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毕业生刘守朝打点行装,依依不舍离开充满回忆的中石大,奔赴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14年后,又有一批中石大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将从这里出发去书写新的青春篇章。
刘守朝,200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现任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主任技师,中国石化劳动模范、中国石化技术能手,新疆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技能大赛采油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金奖,将“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最偏远的顺北4-2班组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顺北'尖刀'班组”,所管理的油气生产区块被中国石化树立为“少井高产”示范区。
去了解、去分析、去思考、去行动!
2010年6月,刘守朝挥别母校,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大西北荒凉又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戈壁滩。这是他在中石大度过书写着艰难、坚持、坚强的四年青春岁月后做出的人生选择。
刘守朝来自青海,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来到中石大读书从很多方面开启了他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接触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第一次进入图书馆、第一次看了心心念念的电影《狮子王》,甚至第一次遇见心动的女孩,透过万花筒般的大学生活,刘守朝打开了人生新世界。
在刘守朝还没有完全与这份新奇和平共处的时候,本就拮据的家庭又逢变故。年轻稚嫩的刘守朝在低落的情绪中选择逃避,用互联网麻痹自己。随之而来的就是白天没精神、上课跟不上,挂科在所难免。那时,刘守朝的辅导员徐长亮发现了他的问题,将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经常找他谈心。在楼梯间、在宿舍里、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从大学生活出发,谈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努力改变自己,谈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知道刘守朝家庭困难,徐长亮还主动帮他申请勤工助学和助学金的名额。对于刘守朝来说,这段被“重点关注”的日子是他非常珍贵的经历,指引着他走出了迷茫时期。
“可以说,大学时期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让我不断地在被动面对未知的冲击时去了解、去分析、去思考、去行动。”
在辅导员的开导下,刘守朝一有空就扎进学校图书馆里读书,和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面对面。他读自然科学,也读历史人文。大二时,饱受挂科问题困扰的刘守朝对“学习”的终极目标困惑不已。“每天读的这些书有什么用?”朱镕基总理的书给了刘守朝答案。他看到朱镕基总理在成长、考学的每一个阶段同样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但从没有屈服于命运,把每一个阶段都过得充满奋斗与奉献。读着读着,本就陷入迷茫困境的刘守朝不自觉地落下泪来,最后变成了泣不成声,在眼泪中读完了那本书。
在这本书里,刘守朝收获的是迷茫时的前进方向。对他来说,全力以赴用最好的状态提升自己,用最好的心态回馈社会和家人就是对一切艰难和坎坷最有力的反抗。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对比,一颗名为“责任与担当”的种子在刘守朝的心里扎了根落了地,这也成为促使他走到基层,去往边疆的重要因素。
那件羽绒服、那几箱食品、那支笔
阔别母校十余载,刘守朝时常会想起从润杰公寓走到南北校园的路,那些树、那些人、那些温暖的点滴在四年里数不清多少次的往返中已然刻画进刘守朝的心里。
无论是毕业、参加工作还是几经辗转迁徙,刘守朝衣柜的一角总会留给一件白色的森马牌羽绒服。对刘守朝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份深深的情感寄托。经济条件不佳的刘守朝在寒冷的冬季总是显得有些单薄,班里的同学们看在眼里,用班费为他购置了这件羽绒服。承载着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的羽绒服陪伴刘守朝经历过许多场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每一次快门按下的瞬间,都定格了他与同学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总能在细微处给予刘守朝关怀和帮助,伴刘守朝度过寒冬冰雪。
尤其难忘的是那一年,为了筹集学费,刘守朝选择在假期打工而没有回家。班长刘晔的父母得知他的情况后,接刘晔回家时特意开车为刘守朝送来了满满几箱美味的食品,这些食品陪伴刘守朝度过了那个漫长的假期。无论是那件羽绒服还是几箱食品,都见证了刘守朝和同学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最终成为他奋斗路上的坚实后盾。
在中石大就读期间,原燕山石化工会主席、纪委书记许光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着刘守朝。大学时,刘守朝与许光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交流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也讨论他对问题的思考。许光非常关注刘守朝的成长,来中石大看望他时,曾赠予刘守朝一支笔,勉励他一定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尽可能缩短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许光先生的开导和鼓励让我开始有了自信和坚持学习的勇气。”时至今日,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那件羽绒服、那几箱食品、那支笔,刘守朝在中石大的四年青春岁月饱含着关怀与支持。如今,刘守朝也开始资助贫困学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这份来自他人的温暖和力量传递下去。
2010年从中石大毕业,刘守朝毅然投身到西北荒凉的戈壁滩,来到了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那时,厂里年轻大学生大多在技术序列和管理序列,而生产现场对高学历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刘守朝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主动提出到一线巡井班工作,成为了一名最基层的采油工,一名“大学生工人”。“我的理论知识扎实,到技能操作岗位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一定能干出名堂来。”
生产一线最能锻炼人,刘守朝在实操学习中迅速成长。2013年,他代表雅克拉采气厂参加西北油田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种竞赛。新疆的夏天异常炎热,练兵场上只有一台实操抽油机,但参加训练的选手众多。为了多训练几次,刘守朝就在别人中午休息时顶着夏天南疆的烈日反复磨炼动作。往往完成一个操作,衣服就会被汗液完全浸湿。等到正式比赛时,刘守朝原本鲜红的两套工装都被汗渍漂得发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凭着这股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劲儿,刘守朝斩获了这次竞赛的一等奖。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扎根生产操作第一线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刘守朝又一次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参与顺北油气田大开发。顺北油气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足,油气开采难度极大,有数不清的难题亟待解决和克服。“作为一个西北石油人,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大开发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我不想错过,也不能错过。”怀揣着这一朴素但不平凡的愿景,刘守朝带领着一支初级工比例高达80%以上的队伍,踏上了征服顺北油气田的道路。
2019年6月,刘守朝带着领导的嘱托,肩负单位的寄托,满怀憧憬地参加了为期5个月封闭式培训。培训要求十分严格,既没有外出,也没有周末,甚至连手机都要被没收,与家人通话的时间也被限制。在这种条件下,刘守朝硬是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坚韧的信念、拼搏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稳稳站在了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采油工职业技能竞赛的决赛台上。在比赛中,他不负众望,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他出色发挥、技压群雄,最终站到了采油工职业技能竞赛金奖的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刘守朝自豪地说:“我们都一样,扎根大漠,追逐梦想,放飞青春。”
在大漠深处坚守,就是一种奉献。在起步阶段的顺北油田,刘守朝和同事们面对的是占据一年中大半时间的沙尘天气,黄沙漫天,空气中满是浮尘;没有建设完善的砖房,大家住的都是铁皮营房;生活用水需要驱车百公里去拉、电需要用发电机来提供、手机信号需要爬上一个个沙包上去找,“沙漠荒志向不荒,风沙大决心更大”,也正是这样的决心和勇气驱使着刘守朝带领顺北4-2尖刀班驻扎在顺北油气田4条带油区这片“不毛之地”。
面对高压油气井管理、单井注水系统自动化改造、低压井站放空天然气回收等疑难问题,刘守朝和团队反复实验、反复研究,通过不断创新与改造,在解决现场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40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7项自治区群众性优秀创新成果。从顺北油气田4条带第一口井见产到现在,管理片区产量已经占据了整个顺北油气田产油量66%、产气量88%,刘守朝带领着尖刀班用最热的心守护着戈壁深处最深、最偏远,但也是最富有的油区,向地球深部进军。
回忆起出征顺北时,在西北油田企业文化教育基地观看专题片《出征》,刘守朝热泪盈眶,老一辈西北石油人奋勇拼搏、勇闯禁区,逐梦“死亡之海”;扎根西北,逐梦“深地”,作为新一代西北石油人,在一线平凡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这也是刘守朝的毕生追求,更将是他一生最高的荣耀。
他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应该始终是我们中石大人的座右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应该始终是我们中石大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