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庆,男,1981年9月生,山东曲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洁地质能源与油气伴生战略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地热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检索论文20余篇,任《Petroleum Science》、《地球环境学报》青年编委,《石油科学通报》执行编委。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地球科学学院,邮编102249
电子邮箱:zhucq@cup.edu.cn
1.个人履历
1999.09-2003.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2003.07-2005.08,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工作,任助理工程师
2005.09-2010.0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地热学方向)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
2010.05-2012.0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任助理研究员
2012.06-现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任教,期间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和2018年7月至9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访学
2.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普通地质学》、《地热资源勘查》
研究生课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学基础》
3.研究方向
[1] 岩石热物性与盆地地温场
[2] 地热聚集机制与资源评价
[3] 沉积盆地热史与油气成藏
[4] 人工智能在地热学中应用
4.代表科研项目
[1] 2021.12-2026.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No. 2021YFA0716003-03):中国东部高温地热聚集模式,主持
[2] 2022.01-202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42172334):渤海湾盆地挽近时期构造-热演化与有效热源机制,主持
[3] 2018.07-2021.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No. 2018YFC0604302-04):地热资源聚敛机制研究,主持
[4] 2018.01-20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41772248):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盆-山系统热体制耦合研究,主持
[5] 2017.01-2020.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No. 2017ZX05008-004-003):盆地深层-超深层地热学条件及油气源形成过程,主持
5.科研论文
1) 第一作者部分论文:
[1] Zhu Chuanqing*, Qiu Nansheng, Chen Tiange, et al. Thermal lithospheric thickness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22, 96, 1323-1330.
[2] Zhu Chuanqing*, Qiu Nansheng, Liu Yifeng, et al. Constraining the denudation process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using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Geological Journal, 2019, 54, 426-437.
[3] Zhu Chuanqing*, Hu Shengbiao, Qiu Nansheng, et al. Geothermal constraints on Emeishan mantle plume magmatism: paleo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8, 107, 71-88.
[4] Zhu Chuanqing*, Hu Shengbiao, Qiu Nansheng, et al.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Evidence from deep borehole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6, 59, 70-82.
[5] Zhu Chuanqing*, Xu Ming, Yuan Yusong, et al. Palaeogeothermal response and record of the effusing of Emeishan basalt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949-956.
2) 学生第一作者部分论文:
[1] Cui Yue, Zhu Chuanqing*, Qiu Nansheng, et al. The heat source origi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Xiong’an new area, North China,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igneous rocks.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2, doi: 10.3389/feart.2022.818129.
[2] Chen Chi, Zhu Chuanqing*, Zhang Baoshou 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in-situ correction. Geofluids, 2021, doi: 10.1155/2021/6630236.
[3] Tang Boning, Zhu Chuanqing*, Xu Ming, et 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9, 37, 691-720.
[4] 郭飒飒,朱传庆*,邱楠生,等.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与有利区预测.地质学报, 2020, 94, 2026-2035.
[5] 崔悦,朱传庆*,邱楠生,等.冀中坳陷中部现今热岩石圈厚度及地热学意义探讨.地质学报, 2020, 94, 1960-1969.
3) 合作发表部分论文:
[1] Qiu Nansheng*, Chang Jian, Zhu Chuanqing, et al. Thermal regime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Tarim, Upper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Cratons, China,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2, 224, 103884.
[2] Jiang Qiang, Qiu Nansheng*, Zhu Chuanqing. Heat flow study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geodynamics of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 Tectonophysics, 2018, 724-725: 11-27.
[3] Tian Yuntao*, Kohn B. P., Zhu Chuanqing, et al. Post-orogenic evolution of the Mesozoic Micang Shan Foreland Basin system, central China. Basin Research, 2012, 24, 70-90.
[4] 胡圣标*,朱传庆,汪集旸.2013.地球内部热结构研究方法.见:丁仲礼(主编).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320-332.
[5]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等.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1052-1060.
6.校级以上荣誉奖励
2022年11月,北京市2022年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22年10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志愿者
2022年0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
2022年0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21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实践指导教师
2021年12月,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能源青年学者论坛优秀报告
2021年10月,北京市科协“首都科普星辰行动”科学传播专业人才培育项目
2021年08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1年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2021年0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1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20年1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2020年09月,北京市教工委“双百行动计划”2019年优秀教师团队项目
2020年0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0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20年0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2020年度优秀教师
2019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2015年10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5年度陈宗器优秀地球物理论文奖[排名第2]
2013年1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成藏研究创新团队]
2009年10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7.实验平台和学生培养
负责地热地质学实验平台(包括岩石热物性测试系统、流体同位素分析仪、流体离子色谱仪和地下水示踪仪等实验设备以及COMSOL、FEFLOW等数值模拟软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同时对外提供岩石热物性、流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实验测试服务。实验室获批第四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多学科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招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范围内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支持参加国内外交流和发表学术文章。所培养学生多数在校期间发表SCI、EI检索论文,多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和学校优秀学位论文(截止2022届共5人次,其中北京市级1人次)、优秀毕业生、院长奖提名奖等奖励。欢迎对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考生联系报考或保送,同时欢迎高年级本科生联系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