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Michael Hood学术报告暨中国工程院“引领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一期在中石大举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学校兼职教授Michael Hood应邀作了题为“The world won't get to net zero emissions by mid-century without CCS”(如果没有CCS,全球将无法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学术报告,为校庆7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拉开了序幕。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田琦、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一处处长刘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石油工程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负责人,以及来自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师生代表等150余人聆听报告。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院长李根生院士主持报告会。
吴小林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致欢迎辞。吴小林对Michael Hood教授以及各位院士、专家、领导的莅临表示欢迎,对中国工程院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此次报告会是Michael Hood教授自2019年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后首次与学校师生线下交流,也是中国工程院“引领系列”学术报告会的首场报告,意义非凡。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学校确立了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新发展目标,加快布局新兴交叉学科,致力于打造碳中和领域能源技术创新的示范性平台和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石大力量。学术校庆是70周年校庆的四大主题之一,吴小林向各位专家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各位专家届时来学校讲学、交流。
田琦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引领系列’学术报告会”(CAE Lecture of Engineering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Series,CAE-LEADs)这一品牌学术活动的定位与合作模式。学术活动聚焦工程进步与发展,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与国内院士合作“结对子”,打造国际水平的学术盛宴,引领学术发展,助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田琦重点介绍了本次嘉宾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Michael Hood教授,与他“结对子”的是李根生院士。
随后,李根生院士为Michael Hood院士颁发中国工程院“引领系列”学术报告会证书,并合影留念。
Michael Hood院士以当今世界碳排放为背景,全面分析了CCS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情况,指出了CCS技术在实现净零碳排放方面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国际公认的预测模型普遍验证了充足的储集空间可供CCS技术的实施和发展,但该技术实际的作业效率和能耗成本是值得关注的问题。Michael Hood教授认为CCS技术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应对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均资源量低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目前CC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结束后,Michael Hood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围绕CCS技术作业的安全性、CCS技术中碳捕集量与耗能的评估、采用新能源进行碳捕集的可行性、CCS技术与产业如何深度融合、CCS技术是否更适用于煤层等方面展开讨论。
李根生院士对Michael Hood院士此次跨国界的科研交流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Michael Hood院士立足国际视野,对CC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全面整体的报告,深刻阐述了CCS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对能源行业、学科探索更多的减排方案和创新技术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22日上午,Michael Hood院士参观了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实验室并与实验室师生就超短半径水平井储层增产关键技术、智能钻完井理论与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径向井空化射流增产——碳储一体化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Michael Hood,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兼职教授,拥有机械和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早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5年后,于1993年前往澳大利亚担任CRC Mining合作研究中心首席执行长。后历任昆士兰大学采矿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工程院昆士兰州主席,是国际公认的钻采新技术开发及商业化的领导者,美国水射流技术协会(WJTA,1981年成立)三个创办人之一。他在煤炭开采、地下采空区稳定性、岩层控制、地震监测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随着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挑战,Michael Hood教授目前主要致力于CCUS理论与技术的研发,以帮助国家和行业实现脱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