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概况» 主题发言

张作祥:传承优良传统 弘扬玉门精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参加“中国石油文化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承优良传统,弘扬玉门精神》。

几十年来,中国石油人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在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充足石油资源的同时,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玉门精神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一代代中国石油人为油奉献的精神动力。

玉门油田开发于1939年,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现代技术开发石油的油田,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玉门石油人肩负使命,艰苦创业,1957年原油产量占到了全国原油产量的87.78%,新华社庄严宣告: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玉门油田开发七十年来,承担“三大四出”的历史重任,创造了一批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经验和技术,先后共有十万多人走向全国支援新油田开发建设,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著名诗句“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是这一壮举的真实写照,“铁人”王进喜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玉门油田在几十年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石油摇篮特征和优良传统的“玉门精神”。玉门精神是在艰苦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几代玉门石油人发扬民族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秉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坚韧顽强的品格,在民族救亡、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石油工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石油摇篮特点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追溯积淀形成的过程有四个方面:

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爆发,“洋油”断绝,“一滴汽油一滴血”。 在民族危亡时刻,以孙健初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抱着抗日救国的志向,来到了满目荒凉的祁连山下、老君庙旁,开始艰难创业。他们抱着拳拳爱国之心,用简陋的设备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白手起家,建起了旧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石油矿场,生产的油品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战争,并形成了无中生有、艰难创业为内容的“老君庙精神”,成为玉门精神的最初基因。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油田职工当家做了主人,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和饮水思源的朴素情怀,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国创业。 在国家最需要石油的时候,他们战酷暑、斗严寒,多打井、多采油,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开创了中国冬季打井先河的钻井队长、著名全国劳动模范郭孟和;荣获石油部“卫星钻井队”的英雄钻井队长、著名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玉门石油人艰苦拼搏,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玉门精神得到了早期的积淀。

三是,在玉门油田勘探开发如火如荼展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的4000余名指战员来到了玉门油田。 他们刻苦学习石油知识和技术,迅速完成了由军人向石油工人的转变,在油田各行业建功立业。同时,他们将部队能征善战、攻坚啃硬、连续作战、纪律严明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了油田,融入到了石油文化之中,丰富了玉门精神的内涵。

四是,在大规模支援新油田开发建设后,油田面临人员紧张、设备缺乏、工种不配套等诸多困难。 玉门石油人直面困难,无怨无悔。“人走精神在,人减干劲增”、“调走旧的造新的,调走洋的造土的”、“不守摊子再创业,脱皮掉肉咱不怕”就是对玉门石油人时代品格和形象的真实写照,充分反映了玉门石油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玉门精神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玉门精神以“艰苦奋斗、三大四出、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为 基本内容,内涵非常丰富,是玉门油田的发展之魂,是激励一代代玉门石油人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精神源泉。

艰苦奋斗是玉门精神的核心。不论是创业初期,还是油田发展了;不论环境艰苦、困难大,还是工作、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玉门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没有丢。正是凭着艰苦奋斗这一坚定的信念,玉门石油人困难面前不弯腰,使老油田不断获得新发展。“一厘钱”、“穷捣咕”、“找米下锅”、“小厂办大事”、“再生厂”精神,至今传承不衰,仍是激励油田员工拼搏奋进的精神力量。

“三大四出”是玉门精神的特征。作为石油摇篮的玉门油田,承担起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技术、出人才”的重任。首创的“前三队、后三厂”管理模式,小井眼钻井、旋转快速钻井、钻机整体搬家、油井清蜡等经验,为新油田提供了借鉴。首次进行的油田注水、油井酸化,开创了中国油田注水开发和油井酸化的先河;打成了中国第一口多底井、第一对双筒井、第一口定向斜井、第一口侧钻井;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清水钻井、火烧油层实验、第一次油井压裂、第一次顶部注水都在玉门油田诞生。七十年来,从“石油摇篮”走出了十万多优秀儿女,支援新油田和全国炼化企业建设,许多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石油专家、技术骨干,成为祖国石油工业的栋梁和中坚力量。王进喜同志就是从玉门油田走出去的优秀代表。

无私奉献是玉门精神的精髓。当新油田建设需要时,油田发挥老石油工业基地的作用,要人给优秀的,要设备给最好的;先支援别人,后发展自己。在会战大庆中,油田 49台钻机,48台支援了大庆。在跑步上庆阳的岁月里,油田4个地震队,所有人员连同设备一起赶赴陇东参加会战。新油田需要一台输灰车,当时玉门只有一台,没有这台车,固井时就要靠人力将几千袋水泥扛到固井车上,工人们说:“新油田条件差,困难留给我们,水泥袋子我们扛”。

自强不息是玉门精神的实质。玉门石油人在困难面前不弯腰,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创新奋进,为油拼搏。困难的岁月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北风呼啸,雪花纷飞,一支80多人的群众修井队,肩背钢丝绳正在修井,他们从几百米的井下把油管拉上来,修好后又一根根的放下去,每修一口井要负重走两百多趟,创造了共和国石油发展史上人拉肩扛修井这一绝无仅有的壮举。进入新的世纪,油田锲而不舍,拼搏奋进,面对青西凹陷勘探遇到的逆掩推覆体和深层复杂裂缝性油藏世界级难题,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科技攻关,破解青西凹陷勘探开发中的难题,使青西凹陷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老君庙油田进入后期开发后综合含水逐年升高,油田迎难而上,向采收率极限挑战,将油田综合含水一直控制在76.84%,采收率达到45.9%,创出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的高水平。

阅尽祁连风霜,会适长歌当空。走过七十年风雨历程的玉门石油人,没有辜负历史,更不会辜负未来。“玉门精神”内涵依然年轻,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性,为我们加快油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铸魂励志;保持勤俭办企业本色不变;推进科技创新增添勇气和毅力,它将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起,激励我们永远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续写石油摇篮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