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以上几位领导的发言,听后受益匪浅。大家结合各企业的实际,从不同角度对石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了阐释,这里,我想就石油精神在石油高校的传播、实践与弘扬作一发言。
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也是大庆油田发现五十年。几十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在艰难中崛起,在奋进中成长,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孕育铸就了至今光芒闪烁的石油精神。她不仅构成了中国石油文化的根基与核心,更成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挥了历史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们石油人的精神支柱和传家宝,是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作为石油精神的共同缔造者,石大人见证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艰苦卓绝的石油会战,贯穿于50年的油田火热发展实践,是石油工业战线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20世纪50年代末,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在松辽盆地展开。作为我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校,北京石油学院义不容辞地参加了这次石油会战,先后组织了9个专业共1365名师生职工奔赴松辽战场。在会战中,他们与石油工人并肩战斗,共同参与铸就了新中国第一大油田的辉煌。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需求, 包括北京在内的一大批石油高校的毕业生成为了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而且参加了松辽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四川石油会战等一系列攻坚战,他们用青春的汗水书写下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光辉乐章,也一同培育和见证了石油精神。
二、作为石油精神的继承者,石大人已把她融入自身的精神和血液之中
从大庆石油会战开始,石油精神就逐渐融入到了学校的文化精神建设之中。学校在1986年召开的第六次党代会上,系统总结了学校发展的思想文化成果,汲取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提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多年来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鼓舞下,在“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教育影响下,一批批石大学子投身基层,献身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涌现了一批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模人物。学校2006年5月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又系统梳理了石大文化,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确立了“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和“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石大人在长期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中积聚的精神气质得到了进一步凝练和提升,包含着优良石油传统的石大精神已经形成,并成为激励石大人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三、作为石油精神的弘扬者,石大人正在以实际行动在育人过程中将她发扬光大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学校不仅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的发展,同时还肩负着践行并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
——充分利用第一课堂让学生传承并弘扬石油精神。课堂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每年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都会融入石油精神的教育。如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馆,观看反映石油工业艰苦创业历程的记录片,坚定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信念和动力,在他们的心中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选修课及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石油精神教育,让石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学校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增进他们对石油精神的理解,并通过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导师的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学生。
——把弘扬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风、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我校在校风、学风建设中,汲取石油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入到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等各个方面。学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近年来,我校通过开设阳光讲坛、企业家论坛等,邀请石油企业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介绍石油工业发展形势,讲述他们在海内外践行石油精神的辉煌奋斗历程,对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扎根基层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悟石油精神。学校通过加强与石油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大学生亲身体悟石油精神创造条件。我校在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88个实习基地,33个社会实践基地,13个博士后流动站,45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我们每年暑假都要组织100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奔赴各石油石化企业,开展以“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走进油田、走进企业,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石油工业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体悟和学习石油精神。
可以说,多年来,在石油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石油高校为石油工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56年来,仅中国石油大学就培养了10万余名高级石油专门人才,一批又一批石油学子投身于祖国石油事业。特别是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5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石油石化生产一线,近20%的毕业生投身祖国西部,石油主干学科的毕业生80%以上选择到石油石化企业就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政治家、优秀企业家、科学家和英雄模范人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一代代毕业生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活跃在我国石油石化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闪耀着石油精神的光芒,石油精神在这里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彰显。
最后,我就石油高等院校进一步弘扬石油精神谈三点认识:
首先,要加强对石油精神历史与现实内涵的深入研究。石油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人创造形成的丰富而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油类高校应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结合石油类高校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进一步探索石油精神形成的丰富思想渊源,融入时代精神,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把石油精神的发扬光大当作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把石油文化的研究作为学校的学科特色,建立石油文化研究基地。
昨天,召开了石油院校协作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并与时俱进,不断将其发扬光大,显得尤为重要。在弘扬石油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继承与创新,还要注意石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今天在这里举办的“中国石油文化论坛”,就是一种尝试。
其次,要在石油高校有计划地建立石油精神教育基地。一方面,石油企业要把石油高校作为宣传石油精神的重要基地,积极支持学校建立石油文化艺术馆、举办石油文化论坛、开展石油文化研究等传播石油精神的平台;另一方面,石油高校应充分利用和切实维护好这些平台,把它作为培养优秀人才、传播石油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三,要继续探索石油高校加强石油精神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要坚持不懈地把石油精神融入到石油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之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探索更加有效地加强石油精神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形式,比如创造与传播反映石油精神的校园塑像、绘画、图片、歌曲、文学作品等等文化形式;同时把石油石化企业继承发扬石油精神的新事迹、新人物、新成就,以及优秀企业精神或企业文化引入石油高校,并不断提高石油高校开展石油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石油精神永葆活力,代代相传。
总之,石油精神是中国石油人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升华,也是作为石油院校应当不断继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石油大学将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加快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