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和历史文化名城酒泉,西连敦煌、新疆等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玉门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现有采油厂、炼化总厂、勘探事业部 、勘探开发研究院、规划设计院、采油工艺研究所、炼油化工研究所等单位,是一个集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科研设计上下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石油企业,中国石油的重组改制给 玉门油田注入了新的活力, 油田分公司乘重组上市之势,走上了“二次创业,再造辉煌”之路。重组改制以来,玉门油田分公司以地质勘探为重点,大打油气勘探攻坚战。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拼搏,在酒泉盆地取得了重大突破,原油产量稳步上升,结束了原油产量多年持续下滑的局面,玉门人苦苦想油、找油、盼油的夙愿得以实现,勘探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玉门油田最早的老君庙油矿位于甘肃省玉门境内,面积1761平方公里。原是玉门石油管理局的主办油田,也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1994年12月,被省委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君庙油矿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投入开发的。1938年,地质学家孙健初、严爽、靳锡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来到空山不见鸟、风吹石头跑的石油河畔,开始了老君庙油矿的艰苦创建工作。因在一座破旧的老君庙前打出一口油井,故被命名为老君庙油田。1939年至1949年9月,老君庙油矿共生产原油近50万吨,占同期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0%以上,是旧中国规模最大、职工人数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石油矿场。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矿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五”期间就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从此,以老君庙油矿为主的玉门油田努力生产更多的石油满足国家需要,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累计调出7.2万名职工和2100台套设备,支持了全国50多个油田和炼油厂的开发建设。玉门油田在发展和建设中取得了丰富经验,为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承担起了“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场所、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出产品)的历史责任。老君庙油矿旧址主要有:石油河。老君庙油矿的油井分布在石油河两岸,1940年建成的玉门炼油厂也是在石油河畔。石油河是老君庙油矿的发祥地,也是油田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生命线”;老君庙,位于石油河东岸边, 是油田每年文化庙会的主要活动场所;西河坝窑洞,位于石油河西岸,是旧中国石油工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旧中国石油工人苦难生活的历史见证;老1号井址,1939年3月出油,该井已停产,为老君庙油矿的主要标志之一;现建有孙健初纪念碑、王进喜铜像、老君庙油矿矿史展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