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10时38分,我的恩师沈复先生离开了我们。
沈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石油化工教育家,自1946年参与组建并执教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到1995年从中国石油大学离休,从教五十载,桃李满天下。
1991年,在我本科毕业投身石油石化行业8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我顶着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报考了石油大学(北京)的研究生,非常幸运地成为沈复先生、徐亦芳教授和时铭显院士三位知名教授的学生,成为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和事业的新起点!
在恩师门下受教二十余年,先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我的指导和帮助,点点滴滴,难以忘怀。
沈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的指导起点高、思路广,高屋建瓴、引人入胜。他言传身教,注重启迪引导我们的创新思维,倡导坚实的理论基础、踏实的科学作风以及科研能力的锻炼。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多年的科研积累厚积薄发,实验进展异常顺利,论文写作得心应手。先生以其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整体指导和关键点播,使我的硕士论文答辩非常成功。我的导师们和学校更是因此史无前例地为我申请到了一个特批名额:不需要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不用再进行博士论文实验工作,只需补修规定的博士生课程,对硕士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我就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我的博士论文还获得了首届侯祥麟基金奖。
沈先生不仅教会了我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做人,更是我科研工作的引路人。先生经常告诫我们,化学工程的研究应遵循“小热模+大冷模”的开发路线,通过建立小型热模实验装置搞清楚其内在的反应机理并初步打通工艺流程,再进一步通过大型冷模实验研究建立关键反应器和装备的放大规律及工程设计方法,这样能使一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顺利地实现工业应用。多年来,我一直受益于先生的科研开发理念,先生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从入学到工作,从工作到生活,先生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我、爱护我,从方方面面无微不至地帮助我。为了把我调入石油大学,他多方奔走,请求帮助;刚到石油大学时我没有住房,先生把他的工作间让给我住;后来当我的工作和家庭安稳后,先生兴奋地书写了一幅“居安望远”的条幅送给我,字里行间凝聚了先生对我的勉励和期盼。
从1995年离休到91岁病逝,整整20年沈先生离而不休,时刻关心学校和学科的发展。每次去看望他,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学校和学科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对自己的情况总是说“我很好,不用担心”。
沈复先生从水木清华到石油学院,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化工和教育事业。临终之时他留下遗愿,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追忆他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更难忘他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高尚品格,特别是他对青年人才的爱护与支持。老师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科教事业,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