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余老师讲党史故事 | 桃花雪
多年前,我在山东省潍坊市收集和调查烈士事迹,正是柳丝吐绿、桃花飞红的清明时节。到烈士陵园凭吊和采访的那天,却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人们给这雪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儿——“桃花雪”。它没有冬雪的凛冽之威,反倒与陵园的青松、桃花相映,把烈士墓地衬托得格外庄严、肃穆、高洁了。
安葬在这个陵园的牺牲最早的烈士是庄龙甲。他是山东党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1925年,他受党的派遣回故乡潍县开展工作,曾任中心县委书记。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身患严重肺病的庄龙甲仍积极组织武装暴动,反抗敌人的残酷镇压。1928年秋,他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5岁。当时山东省委的《济难工作报告》中,记述了龙甲烈士牺牲的情形及敌人对他施以惨无人道酷刑的情况。报告说,龙甲同志是“被敌人严刑拷打后枪毙,再铡下头来……悬挂示众……。”解放后,潍坊人民只找到了龙甲同志躯体的遗骨,头颅至今没有找到。1963年清明节,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正式安葬了庄龙甲烈士无首的遗骨。
庄龙甲烈士
在庄龙甲烈士墓的右边,竖立着王全斌烈士的墓碑。王全斌是庄龙甲的战友,也是潍坊地区党组织的创始人。1928年冬他担任高密县委书记时,在从济南开完省委扩大会议返回途中,被敌人逮捕。敌人将他带入潍县城审讯,并进行严刑拷打、百般折磨,王全斌始终坚贞不屈。他义正辞严地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累累罪行,在供状上写下了“共产党好,救国救民”八个大字。敌人气急败坏,割下他的双耳舌头,挖出双眼,剁掉手脚,王全斌宁死不屈,慷慨就义。他的忠骨已不可寻。解放后,党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先烈,修建了这座无骨之墓。
王全斌烈士
庄龙甲、王全斌烈士墓碑后面,是一大片松柏掩映的坟茔,它们确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捐躯的烈士之墓。我拨开灌木枝叶,一排一排地辨认墓碑上的铭文,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些烈士的英名和事迹。可是,我发现许多石碑上只刻着“烈士之墓”和牺牲的时间,没名也没姓。
我在这些有碑无骨和有骨无名的烈士墓地徘徊良久。青松上的白雪抖落下来,飘在我的额头上,凉生生的。早谢的桃花,散落在覆盖着陵墓的白雪上,分外醒目。无限的情思,一时萦绕我的心头……
烈士们为什么赴汤蹈火不怕牺牲?动力只有一个,就是“翻身求解放”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我们向先烈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对理想的这种忠贞精神。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切切不可丢掉“社会主义”这个方向,切切不可丢掉了信念和理想。没有理想的人,那还算什么革命的“后来人”?我们还有何脸面去告慰先烈的英灵?
置身在烈士墓群之中,无限的情思,深沉的缅怀,历史的责任感冲击着我的心。我仿佛看到:那殷红殷红的,不是桃花,而是烈士的血;那洁白洁白的,不是春雪,而是祭奠烈士的素花……清明、桃花、白雪、烈士,在我脑海中时时浮现,我把它们联结了起来,默读给烈士们:
清明节,桃花雪,
清明、桃花、烈士血。
——烈士血,
中华儿女,
建功立业!
余世诚,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毕业。曾任我校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先后讲授《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编了《石油大学校史》、《中国石油高教史》。获“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邓小平与毛泽东》、《史园拾穗》等著作十余部。
(编辑 魏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