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北京石油学院文工团东北巡演:②实战预演
各方面工作进行得差不多时,已经是1959年的12月了,天气越来越冷。我们开始了实战演练,在大饭厅的舞台上进行真刀真枪的演练,完全照剧场要求进行。
刚开始的时候,布景装台比较乱,时间也太长。后来排练得多了,我们逐渐总结出了布景、卸景的一些经验,大家进行了周密的分工,换场时大幕一合上,后台人员各司其职,把自己负责的东西用最快的速度放到指定位置,最后做到不到两分钟甚至用更短的时间就把景换好了,连观众都感到惊讶。
除话剧排演顺利进行外,舞蹈、合唱、曲艺类的节目也一一进行了预演。在十拿九稳的情况下,一支由七八十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文工团队伍,顶着寒风和大雪,扛着行李铺盖,从刚落成的北京站向白雪皑皑、寒风凛冽的安达进发了。
为了抵御东北的严寒天气,学校给每人配备了一件羊皮大衣和一顶狗皮帽子,那原本是供学生实习时用的。我们全副武装后,远看就像个大西北放羊的,近看才知道是北京石油学院的(因为每人胸前都佩戴着校徽)。火车上,整个车厢都是我们的人,热闹非凡,有唱歌的,有说快板的,大家纷纷借此机会继续熟练节目。
到了哈尔滨后,我们兵分两路,歌舞曲艺队直奔安达油田一线,话剧队则留在哈尔滨等待布景和道具。那时的大庆油田还是荒野一片,话剧派不上用场。我随着歌舞队直奔油田。当时油田在离安达一百多公里的肇州,仅有几口油井。到了肇州,我们解开自己的行囊,住在一排可以睡几十人的火炕上,屋外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滴水成冰,屋内可以只穿单衣,如果沾水的手不小心碰到门把上很快就会被粘上。
队员们硬是坚持在这样严寒的条件下,在窄小的土台上,为石油工人进行了慰问演出,顺利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务返回哈尔滨,全体团员会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因为东北严寒来得早,大学早已放寒假,我们带着自己的行李住进了学生宿舍。我们住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那幢楼,三层是宿舍,二层是礼堂,一层是食堂,演出、吃饭、睡觉都在一栋楼里,倒是异常方便。
(作者:王修斋,男,1936年出生于湖南,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力学师资班,后一直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至退休,201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