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目:缓存辅助无线网络中结合索引编码的下行PD-NOMA传输时延优化
论文题目:Delay Minimization for Downlink PD-NOMA Transmission with Index Coding in Cache-Aided Wireless Networks
录用期刊/会议:EAI CollaborateCom 2024 - 20th E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Worksharing (CCF C)
作者列表:
1) 吴 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 博 21
2) 马建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硕 20
3) 吕振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硕 22
4) 徐朝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系教师
文章简介:
PD-NOMA作为一种支持多用户接入并提升频谱效率的有效技术,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无线缓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网络流量。我们还受到结合索引编码的PD-NOMA技术的启发,旨在进一步降低传输时延。因此,本文研究了下行PD-NOMA传输中结合索引编码的时延最小化问题。为此,我们将索引编码与PD-NOMA的分组调度联合建模,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由于该问题属于复杂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两阶段的解决策略。在第一阶段,我们用无向图描述用户的需求与缓存关系,最少的传输数据包数量可以近似等价于该图的团覆盖数。通过贪心算法找到最大团覆盖,对每个团的需求包进行XOR操作,生成索引编码包。在第二阶段,我们采用启发式策略对待传输的数据包进行调度,贪心利用PD-NOMA的传输能力,从而实现时延的最小化。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我们通过联合考虑索引编码和PD-NOMA的分组问题来构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2)提供了该问题为NP完全问题的证明。
(3)提出了一种基于需求-缓存图最大团覆盖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
摘要: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与索引编码因其支持大规模移动连接和减少网络流量的能力,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具有缓存功能的下行PD-NOMA无线网络,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索引编码来最小化下行传输中的PD-NOMA网络传输时延。考虑到用户缓存的内容,我们构建了一个联合索引编码与分组调度的优化问题,旨在充分利用PD-NOMA和内容缓存的特性来最小化时延。随后,我们的原始证明表明,下行PD-NOMA传输的时延最小化问题是NP完全的。为此,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启发式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在第一阶段,构建图来描述用户的需求与缓存关系,最少数据包的数量可以通过该图的团覆盖数进行近似。此外,针对每个团,通过对团内需求包进行XOR操作,形成索引编码包。在第二阶段,采用启发式策略对索引编码包进行调度,贪心地利用PD-NOMA的下行传输能力。基于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与几种基线方案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缓存辅助无线网络中有效减少了传输时延。
设计与实现:
1、问题建模
我们考虑一个由单基站(BS)和n个用户设备(UE)组成的单跳、单信道无线网络,用户设备分别为u1, u2, ..., un。基站和用户设备均配备单天线。基站可以访问一个包含q个文件的数据库。因而,问题可以建模为
2、算法设计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策略,并分别为索引编码和PD-NOMA中的分组与功率分配问题设计了启发式策略。
第一阶段为基于团覆盖的编码策略。显然,编码包的数量对传输时延有很大影响。通常,数据包越多,时延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我们首先考虑如何通过索引编码减少数据包的数量,同时确保所有文件请求在一个帧内得到满足。因而算法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团覆盖的启发式解码策略
第二阶段为PD-NOMA中的分组与功率分配策略。当所有编码包生成后,基站将基于PD-NOMA对其进行调度并分配传输功率。即使在给定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情况下,最小化传输时延仍可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先对数据包进行分组,然后分配传输功率。
图2 用于编码包分组的贪心算法
实验结果及分析:
我们考虑一个下行PD-NOMA无线网络,该网络由一个基站(BS)和若干配备k-SIC接收器和缓存的用户设备(UE)组成。这些UE均匀分布在半径为500米的圆形小区内。每个UE随机请求并缓存一定数量的文件。假设所有UE请求的文件都未缓存,并且每个UE请求的文件数量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3,图4。
图3与baseline1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和baseline2分别将帧长度减少了14.19%和12.60%。
图3 不同γ和k值下的帧长度
图4 传输时延性能与每个用户设备平均请求文件数量的关系(n = 40)
图4,图5分析了问题规模对系统帧长度的影响。所研究问题的规模取决于基站服务的请求文件数量。与baseline2相比,当问题规模较大时,所提出的算法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当n = 10时,所提出的算法和baseline1相较于baseline2,分别将帧长度减少了5.03%和4.9%。当n = 70时,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17.19%和13.91%。
图5 传输时延性能与用户设备数量的关系
结论:
本文研究了下行PD-NOMA传输中结合索引编码的传输时延最小化问题。我们通过联合考虑索引编码和PD-NOMA的分组调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建模。此外,为了深入了解问题结构,我们证明了问题的NP完全性。随后,我们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启发式算法来解决该问题。索引编码包通过基于最大团覆盖的编码策略生成,并通过PD-NOMA中的贪心编码包分组和功率分配进行调度。仿真结果表明,结合索引编码的PD-NOMA方案具有显著优势。我们相信,随着更多低成本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广泛应用,该方案将在未来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简介:
徐朝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边缘智能、嵌入式系统、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