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杭波,男,汉族,中共党员,2012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生工作部正科级干事等职务。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担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河硐村驻村第一书记,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陆杭波是党务工作队伍中的深耕者。他初心如磐、胸有家国,于全国疫情期间逆向而行投身脱贫攻坚,在深山中艰苦奋战两年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他心系学生、立德树人,坚守在党务工作一线近20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000余名优秀的石油行业人才;他信念坚定,勇担使命,在校园封闭式疫情防控管理期间,躬身一线维护校园安定团结。
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妻儿,长期驻村,半年才回一次家。他因地制宜“引产赋能”,深入推进河硐村的各类帮扶工作,取得了卓有实效的成果。
他是擘画党建引领发展蓝图的“落笔人”。贫穷的山村,撂荒的土地,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管花费多少力气,要把土地集中起来,让河硐村活起来!”他暗自下着决心!他选树优秀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走出了“一叶一畜一粮,一花一菜两果”的产业振兴之路。“感谢党派来这么好的扶贫干部,让我能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在家门口的玫瑰花基地打工,实现了多年的期盼!”贫困户段丽琼谈起此事总是竖起大拇指。2021年河硐村党总支委员会获评云南省南华县先进基层党组织,《“1+X”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经验》被《七彩云端》等新媒体整版报道,扶贫故事被新华社客户端报道11次。
他是打通精准教育帮扶通道的“定位人”。驻村伊始,他发现留守儿童常聚在一起玩游戏,他决心通过教育扶贫改变他们。他牵线搭桥,联系师生党支部精准结“亲”,让一个个失亲的儿童多了一群手机屏幕里的亲戚;他依托学校的夏令营,带着18位南华的贫困学子走出深山,逐梦北京;他联合学校、附中、附小,募集图书6602册,在大山的小学里建起“传承之舟”图书馆;他组织物探系党支部师生举办石油知识的科普。学习上答疑解惑,生活上引资援助,精神上鼓励引领,在他的悉心帮扶下,周润涛等两名学生分别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他连续担任辅导员工作近10年,对每届学生有着极其强烈的感情。他常说:“学生在走我们走过的路,一定要告诉学生哪条路对,哪条路错,哪里有深坑,哪里有绊脚石。”
他是爱操闲心的“卤蛋”。他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学生各种迷茫期为他们答疑解惑,“卤蛋”是学生根据“陆导”的谐音送给他的爱称。他总是爱操闲心,调任地球物理学院后,针对学生学风差、盲目转专业的情况,他不断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改变学生片面的思想观念,使近两年学院学风明显好转,转出学生明显减少。他累计带过2000余名学生,指导学生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等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0余项,个人奖项上百余项,学生党支部也被北京教育等媒体多次报道,获北京市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他是粉丝众多的“明星”。他笔耕不辍,将扶贫故事凝练成小记,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其中《春天里的丰收故事》等10篇被新华社客户端报道,累计阅读量到达1000万+。他拍摄扶贫纪录片《路》,被教育部多个媒体平台报道宣传,录制讲述“精准扶贫”的诗音画《追寻》,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开设党课,不断讲述中石大的扶贫故事……2020年他本人获评支援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他获评云南省《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三等奖,被北京市教工委评为2017-2021年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2022年5月和11月,他两次临危受命,作为学生公寓阳光片区负责人全程参与到学校封闭式的疫情防控管理中。
他甘当学生疫情防控中的首层“防护盾”。他入住学生公寓与1300余名研究生同吃同住共进退,连续几星期不回家。他组建党员巡逻队、党员突击队,带领党员同志主动承担各项艰巨的疫情防控管理和服务工作。他创立“七步两导法”每次保证公寓区学生核酸检测100%完成。他心里装的全是学生,发盒饭时,总是先分给学生,还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在疫情防控后期,他肠胃功能极度紊乱,每天只能靠吃馒头充饥,但毅然坚持到最后。
他乐做刚性管理政策下的柔性“缓冲垫”。他深入宿舍调研,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件小事中,不厌其烦地解释各类管理政策,回应学生理发等合理需求,协调和化解了大量极其复杂的管理矛盾。他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解决学生思想困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用文字、照片等讲述感人的防疫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群体内驱力,达到了学生群体性自治的良好效果,是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满意度最高的学生公寓。形成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生柔性管理的相关逻辑》理论成果。
不同的岗位,多元的工作,同样的使命和情怀,不变的坚持和担当。在匆匆的时光里,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