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如此不平凡的春天,它开启的是,一个百年大党阔步前行的新征程,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新征程,一个泱泱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地球科学学院为纪念祖国曾饱受日寇侵略的历史,致敬流离失所的民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决反抗、不屈不挠的抗战决心,在这建党百年之际,组织学生党员用青春的歌声唱响先辈们饱含血泪的思乡之情与国难之痛。我们有幸生活在祖国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大青年要学习四史,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不让历史重演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历史使命。
今天,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系研20级党支部接受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学们的邀请,带领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研20级党支部、地球化学研20级党支部及开发研20级党支部的同志们同唱一支红歌,献给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
历史回溯,往事重现
《松花江上》是由张寒晖创作的一首抗日红歌。张寒晖原名张蓝璞,字含晖,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夏,张寒晖应邀二次赴陕。登上西去的火车,车厢里挤满了逃亡的东北同胞,一路上都在控诉着日本鬼子烧杀奸淫的罪行。在西安的东北大学和东北新村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时,他结交了许多流亡的东北朋友,倾听他们的哭诉。悲惨的画面时常涌进他的脑海,这首歌便在他的心中慢慢发芽。1936年“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前夕,在课堂上他号召同学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随即便唱出了这首《松花江上》。泪花伴着歌声,全班同学沉浸在无比悲哀与激奋之中,恨不得马上就要参加战斗。由于它凄婉的旋律和歌词打动了无数人,很快在军队和学生中广为传唱。一经流传,整个西安城已经遍布《松花江上》的歌声,令无数东北军民听之落泪。东北军从事中共地下工作的孙志远、北平地下党市委负责人黄敬以及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均组织大家学习传唱过这首歌。
歌曲背景,深远影响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写的一首抗日红歌,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曲调。歌曲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旋律,表达越来越激烈的悲愤情感,令人回肠欲断,被毛泽东评价为“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这首歌彰显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抗战胜利,以音乐鼓舞广大士兵英勇作战,反映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决心。
在和平年代遥望过去,这首歌让我们窥得抗日战争中的些许哀恸——民众们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在呼求着收复失地,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歌声饱含着悲痛,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凝聚民族意识,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所思所想,民族复兴
宣讲人:地研20-3班 黄学尧
《松花江上》是一首蕴含着无尽力量与斗争意志的抗日歌曲,是一句“攘外必先安内”造成的悲剧的真实写照。因为这句话,保家卫国的军队离开了家乡东北,曾经美丽富饶的土地燃起了战火,自此数千万同胞、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落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森林、煤矿、大豆、高粱、同胞和爹娘只能出现在战士们的思乡梦中。
回到家乡!收复失地!这首歌是松花江上飘荡着哭泣和呐喊,是希望回到家乡收复东北的愿景,虽然只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缩影,却唱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争的决心。
宣讲人:地研20-3班 周小蓉
思乡之情与国难之痛是《松花江上》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期间萦绕在中国人民心中永恒不变的旋律,在我听到这首歌曲时,就深深的被感染到了。其中最让我触动的地方就是词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几句词字字血泪,如泣如诉。不禁让我浮想出当时深受日寇荼毒的东北同胞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凄惨场景。也让我听到了他们对自己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无声哭喊与对亲人和故乡深切怀念。
一首《松花江上》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使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信念,而这种信念传承到现在也必将流传于未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勇担时代使命,风华石大推出“礼赞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红歌传唱活动,以青春之声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礼赞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
红歌传唱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本海工第一党支部党支部
请你接力!
视频详情见链接: https://v.qq.com/x/page/f32395fmba7.html
(编辑 魏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