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屏,男,1948年8月15日出生于上海,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进化、代谢调节、合成生物学的研究。
赵国屏于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12月获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1990年12月-1992年11月,在美国普渡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任访问讲师;1992年11月-1994年12月,任上海普洛麦格生物产品有限公司副研究员、生产经理;1994年12月-1997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所长;1997年1月-1999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2002年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7月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微生物学系、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和威尔斯亲王医院教授;2011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被普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赵国屏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理生化、代谢调控及酶作用机理的研究。1998年起,领导建立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及体系,参与人类疾病基因组研究工作,克隆若干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启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参与建立人类HapMap研究技术平台。启动中国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并主持若干重要微生物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研究工作。赵国屏院士积极开拓系统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微生物代谢调控、包括代谢酶翻译后乙酰化修饰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
赵国屏院士于1998年领衔中科院人类基因组重大研究项目;2001年—2003年,完成了乳光牙致病基因克隆和问号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测序;2003年—2005年,揭示了“非典”SARS冠状病毒进化机理;2010年,揭示了代谢酶“乙酰化组”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全局调控机制;2018年,研发出一批细胞工厂并构建首例“单染色体啤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