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简介
油气工程研究院是吉林油田集采油气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为一体的的综合型、创新型科研院所,业务领域涵盖采油采气工程方案编制,油气藏改造、采油采气工艺、油田化学、三次采油、修井作业、安全环保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引进。现有10个主体科研单位、3个科研服务单位、8个机关科室,主要的科研单位有油气藏改造技术研究中心、采油工程方案研究所、采气工程研究所、采油工艺研究所、油田化学工艺研究所、三次采油研究所、修井技术研究所、采油工程测试研究所、安全环保研究所、CO2驱油与埋存工程实验室等。
油气工程研究院搭建软硬件四大支撑平台,为科研实验提供保障。(1)软件参数模拟平台。全院现有各类科研软件8类50余套,包括:油气藏改造、采油气工艺设计、管柱/工具设计与受力分析、井筒流态及物性分析、试(测)井解释与产能预测、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腐蚀防护等国内外一线科研软件。(2)实验基础研究分析平台。具备六方面室内实验分析研究平台:压裂体系评价、调剖调驱、三次采油、采气工艺、材料腐蚀结垢防护、环境监测;拥有6大类300多台套主要实验设备。(3)采油采气机具检测平台。综合模拟实验系统:模拟垂直、水平、高温等各种工况条件下对实验管柱(工具)施加各种扭矩、载荷,检测评价井下工具及注采工艺的性能;高温高压气密封油浸实验系统:用于模拟高温封隔器、井下工具及密封元件的井下实际状况,并且对压力、温度等参数实时控制,以检测井下工具、密封元件等的耐温、耐压性能,同时可进行新型井下工具的研制实验。(4)采油气工程测试平台。主要包括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套变检测及形态诊断、套损检测、固井质量评价、井眼轨迹及定向测量;现有40臂井径成像测井仪2套、电磁探伤仪2套、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2套、陀螺井迹多参数测量仪2套、微差井位仪1套。
油气工程研究院拥有高素质技术人才,组建了一流科研团队,全院现有在岗员工422人,其中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356人,公司级二级专家2人,院首席专家5人,公司级高级技术专家1人,公司级技术专家1人,公司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厂院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4人,厂院级技术骨干53人。
多年来,围绕吉林油田常规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有效动用,形成了以储层改造提产技术为主体,以低成本采油气技术为配套,以CO2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以安全环保作业为保障的工程技术系列和系统的发展思路。(1)液剂体系领域,主要负责各类入井液体的添加剂和配方体系的优选、研发、适配储层评价及现场试验,并且负责各类添加剂和配方体系的实验标准的修订完善。(2)工具工艺装备领域,主要负责新材料的优选、实验评价和材料用途分类,组织各类举升、注水、测试、压裂、修井等领域的工具、工艺和装备的研发设计、现场试验和产品定型,满足先进性和实用性需求。(3)测试评价解释领域,负责储层各类参数的获取,侧重于机理、方法等软科学领域的研发。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研究液体与储层更深层次的作用关系,从机理层面推进认知水平的提高;但利用工具工艺作为获取数据的手段,进而建立解释储层参数的方法;利用已有的各类数据,编制软件或利用已有软件来实现对某些特定参数的获取。(4)一体化方案优化设计,结合油田各类储层特点和提产需求,利用测试评价手段深入分析难点问题,优选液剂体系、优化工具工艺装备匹配,做优做实一体化方案设计。
进入“十三五”以来,吉林油田已整体进入“非常规”勘探开发阶段,吉林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将结合吉林油田勘探开发区块油藏特点对技术的需求,综合考虑采油采气工程业务领域,将采油采气工程划分为测试评价、液剂体系、工具工艺装备和方案一体化优化四项业务,夯实工程技术基础,搭建纵向技术支柱,实现“专业化研发”和“一体化应用”的有机结合,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工作站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长宁北街618号
工作站联系人:段永伟
联系电话:13664387639
需求专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
(1)企业简介
浙江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区分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公司拥有探矿权项目9个,分布在苏、皖、滇、黔、川、渝、鄂、湘等8个省的5个盆地(坳陷),勘查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石油总资源量近0.7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约6.7万亿方,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年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人均产量、人均利润位居勘探板块前列,连续5年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业绩考核A级。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企业,浙江油田公司以“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高效推进国家级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和南方国家级煤层气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内第三大页岩气生产基地,实现天然气产量连年高峰增长;油田迅速拓展湖北荆门探区、重庆大安新区等潜力巨大的资源接替区,攒足了底气,筑牢了根基,有力支撑了油田规模上产和效益建产,有望“十四五”实现生产规模翻一倍;公司通过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中国浅层页岩气富集高产理论,掌控了中深层页岩气甜点攻关技术和可复制的高产模式,建设了黄金坝、紫金坝、云山坝、海坝四个页岩气田,形成了山地页岩气开发四大技术系列,领衔完成国内重大课题3项,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创新一等奖。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石油天然气勘察、开采(有效期以许可证为准),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以总公司名义联系石油化工、化工产品的生产业务,销售总公司自产石油,石油勘查、开采及相关工程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房屋租赁。在总公司一般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浙江油田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组织与多家单位、多所高校交流合作,与美国尤他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国际著名的研发单位长期合作。与国内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担国际会议1次,国内学术交流会2次,参加国际会议10人次。坚持战略引领,突出稳油增气,积极以管理扁平化、运营市场化、资源最优化、考核效益化的原则构建纯油公司模式,深化结构调整,再造管理流程,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浙江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区分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公司拥有探矿权项目9个,分布在苏、皖、滇、黔、川、渝、鄂、湘等8个省的5个盆地(坳陷),勘查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石油总资源量近0.7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约6.7万亿方,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年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人均产量、人均利润位居勘探板块前列,连续5年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业绩考核A级。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企业,浙江油田公司以“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高效推进国家级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和南方国家级煤层气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内第三大页岩气生产基地,实现天然气产量连年高峰增长;油田迅速拓展湖北荆门探区、重庆大安新区等潜力巨大的资源接替区,攒足了底气,筑牢了根基,有力支撑了油田规模上产和效益建产,有望“十四五”实现生产规模翻一倍;公司通过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中国浅层页岩气富集高产理论,掌控了中深层页岩气甜点攻关技术和可复制的高产模式,建设了黄金坝、紫金坝、云山坝、海坝四个页岩气田,形成了山地页岩气开发四大技术系列,领衔完成国内重大课题3项,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创新一等奖。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石油天然气勘察、开采(有效期以许可证为准),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以总公司名义联系石油化工、化工产品的生产业务,销售总公司自产石油,石油勘查、开采及相关工程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房屋租赁。在总公司一般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浙江油田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组织与多家单位、多所高校交流合作,与美国尤他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国际著名的研发单位长期合作。与国内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担国际会议1次,国内学术交流会2次,参加国际会议10人次。坚持战略引领,突出稳油增气,积极以管理扁平化、运营市场化、资源最优化、考核效益化的原则构建纯油公司模式,深化结构调整,再造管理流程,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如下:
理想信念:“为油奋斗”
工作思路:“快发展、要稳定、得安全、有改善、能进步”
经营理念:“坚韧、精细、创新、效益”
管理理念:“严肃、严格、严密”
人才理念: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基础,通过引进骨干专业人才,招收主干专业应届毕业生,构建完善的人才梯队;通过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师徒传帮带”及大规模、高质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的技术素质;通过放手让优秀科技人才担当科技攻关重任,使重大项目和重要课题成为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勘探开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予以重奖,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科技创新: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在科研方面,每年投入数千万资金,配置一流软硬件科研设施,强化基础研究,与各大石油院校和兄弟油田建立横向长期合作关系,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力度,高精度三维地震复杂小断块精细处理解释技术、缝网压裂、混合气吞吐等一系列先进前沿技术相继在油田投入使用,科技对油田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薪酬待遇:浙江油田公司员工的薪酬,包括岗位(技能)工资、效益工资及津补贴。为员工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按规定享有各种法定假期和休假制度。符合落户杭州条件的毕业生可落户杭州。
工作站地址:杭州市余杭区荆山岭浙江油田分公司
工作站联系人:王建君
联系电话:15058100126
基地对口联系学院: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主要需求的专业领域: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非常规 油气开发 |
李德旗 |
鲜成钢 |
1 |
2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化学工程 |
非常规 油气开发 |
何勇 |
贾文峰 |
1 |
3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非常规 油气勘探 |
邹清腾 |
申颍浩 |
1 |
4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非常规 油气开发 |
王建君 |
鲜成钢 |
1 |
5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地质工程 |
非常规 油气勘探 |
舒红林 |
赵杨 |
1 |
合计 |
5 |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1)企业简介
新疆油田现已发展成为业务涵盖科学技术研究、油气预探与油藏评价、油气开发与生产、油气储运与销售、新能源5项核心业务和16项辅助业务,以勘探开发准噶尔盆地为主的现代化油气田企业,预计到2025年,原油产量达到1580万吨以上,油气当量达到2000万吨。
近年来,新疆油田创造性地提出了“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勘探思路,发现了玛湖地区10亿吨级砾岩大油区,是我国陆上石油勘探近十年取得的最大成果,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6项、专利授权59件、软件著作权44件。2012年成立研究生工作站,至今共接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站研究生296人,并长期保持良好校企合作关系。近期,又成立了以罗平亚、李根生院士团队为主的新疆石油石化行业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将进一步提升新疆油田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工作站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新疆油田分公司
工作站联系人:陈康(人事处)
工作站联系电话:0990-6553509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采油气工程(采气) |
王佳 |
张景臣 |
1 |
2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油化) |
董景峰 |
张景臣 |
1 |
3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采油气工程(储改) |
王明星 |
梁天博 |
1 |
4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采油气工程(储改) |
李建民 |
邹雨时 |
1 |
合计 |
4 |
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1)企业简介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地区公司,主要在塔里木盆地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化生产、科技研发、工程技术攻关等业务,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油气生产供应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新疆库尔勒市,作业区域遍及南疆五地州,现有员工1.07万人,是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公司始终以实现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为己任,坚持“采用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工艺技术,实现塔里木石油会战高水平高效益”的“两新两高”工作方针,实行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依托、市场化运行、合同化管理,累计发现和探明31个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当量26.2亿吨,生产油气产量当量超3.6亿吨,建成2600万吨级大油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持续攻关,油田累计获得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级19项、省部级354项、专利授权821项,形成了适应塔里木地质特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公司目前承担科研项目5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7项,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科技项目8项,油田公司科技项目24项。
工作站联系人:巴特尔
工作站联系电话:0996-2171177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采油气工程 |
彭建新 |
周福建 |
1 |
合计 |
1 |
5.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工程技术研究院)是由原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休斯敦技术研究中心强强联合、重组整合形成,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院下设7个机关处室、10个研究机构、1个休斯敦研究中心、1个国际业务部、1个实验中心、2个直属单位、2个项目部。拥有油气钻井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美国休斯敦非常规工程技术实验室。现有员工124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16名,教授级高工38名。
“十一五”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集团公司科研课题398项(国家课题50余项),研发形成了以深井超深井钻井、水平井钻井、页岩气钻完井、煤层气钻完井、储气(油)库建设工程、钻井测量、完井压裂和非常规油气藏评价等8套综合技术、18项特色技术为代表的油气钻完井技术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授权专利611件(发明专利199件,国际专利10件),制修订标准182项,发布新产品12项。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和连续管作业机被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二五”十大技术利器,SDI提速工具获2015年美国E&P工程创新奖和2017年CIPPE金奖。在井筒工程技术研究和服务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井筒完整性 |
曲从锋 |
闫伟 |
1 |
2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储能工程 |
夏焱 |
杨钰龙 |
1 |
合计 |
2 |
6.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简介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海油研究总院”)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分别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中国海油所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公司勘探开发业务提供常规和纵深性的技术支持,为中下游领域油气利用提供综合性技术服务,承担国家和公司的重要科研课题的研究,并承担公司油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中海油研究总院主要业务范围涵盖勘探开发、钻采研究、工程设计、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新能源研究等各个方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海油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拥有地球物理、提高采收率、深水工程、边际油田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等4个国家级及5个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海油研究总院共有16个院、中心、部门,拥有员工1200余人,每年承担300余项各类科研生产任务。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9项,获得的集团公司和各类省部级奖项共计118项,共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205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52个,过去五年共发表各类期刊论文近2000篇。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集团公司资深专家2名,集团公司级专家25名,总院级专家43名。
需求专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工程
工作站联系人:董锦
工作站联系电话:010-84526757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天然气水合物与油田化学 |
吕鑫 |
侯吉瑞 |
1 |
2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 |
张海龙 |
钟立国 |
1 |
3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 |
张健 |
宋考平 |
1 |
4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 |
唐恩高 |
宋考平 |
1 |
5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化学工程 |
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 |
刘强 |
彭勃 |
1 |
合计 |
5 |
7.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企业简介
天津工程师学院于2016年11月成立,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大港油田公司共建,通过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实行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协同培养本科生、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及企业在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大港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所属的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地区分公司,勘探开发范围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现有机关部门16个、直属单位5个、所属单位40个,各类用工2.45万人。公司业务包括上市、未上市、矿区服务、多元投资四部分,主要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油气管道运营、储气库运营、技术咨询服务、修井作业、井下测试、物资供销、信息通讯、检测评价、电力供应、矿区服务、多元投资等。公司拥有一支以7名中石油集团公司专家、3名油田公司资深专家、21名首席专家、50名高级专家、149名专家为龙头,规模总数达1629人专职从事科研项目攻关、成果转化与新技术推广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其中高级职称研发人员403人,中级及以下职称研发人员1226人,专业涉及油气勘探、油田开发、工程技术、生产服务、信息通讯等领域。油田公司组织开展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局级课题攻关项目,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68项。公司建有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院、石油工程研究院等5个专门研究机构,基层单位地质、工艺等研究所18个,海外采油和煤层气2个对外技术支持服务中心。科研仪器设备较为完善,拥有岩石物性分析、三次采油、钻采工具等专业实验室,配置了PVT相态分析仪、旋转流变、微观驱替可视化模拟装置、平流泵、多功能泡沫驱物理实验装置、多功能试验机等208台(套)研发、实验、检测设施设备,可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及团队的办公、科研需求。
需求专业领域: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工作站地址: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工作站联系人:李鑫
工作站联系电话:022-25922503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地质工程 |
地质勘探 |
马建英 |
罗群 |
1 |
2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 |
何书梅 |
刘同敬 |
1 |
合计 |
2 |
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企业简介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累计承担国家973、863、重大专项及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56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9项,申请专利1676件(发明专利1269件),发表论文1000余篇,制修订国家、行业、集团标准35项,出版专著13部,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国际先进的岩石三轴应力测试系统、钻井模拟试验台架等大型研究设备600余台套,设计分析软件60余套。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复杂结构井钻完井技术、特殊储层识别与改造技术和深水钻完井技术5套特色技术体系。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石化石油工程业务发展的参谋部、石油工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支持中心。
工作站联系人:马东军
工作站联系电话:010-566067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化学工程 |
油田化学 |
姚奕明 |
贾文峰 |
1 |
合计 |
1 |
9.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注册资金12亿元,现有专业技术研究人员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人员200多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环保和应急技术专家、中国石油高级技术专家、兼职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教授39人。研究院拥有国家科技部“石油石化污染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认定“石油和化工环境保护含油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程中心”,同时建有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环境监测总站”、“静电检测中心”等安全环保科技支撑平台。实验室面积15000平米,拥有各类专业研究设备600多台套,拥有30多台套国际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具有行业特色的标志性试验设施,设备新旧系数0.8,资产总额2亿多元。研究院目前已建成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模拟实验平台、点源污水高级氧化处理实验平台、污水脱氮脱盐处理与回用实验平台、场地渗透污染防控实验平台和咸水层碳封存风险评估实验平台等10台套独具特色的特色实验平台,有效支撑了含油污泥分质处理与资源化系列技术、钻井废弃物随钻处理与资源化系列技术、设备失效评估与腐蚀检测技术等13项安全环保特色技术,在石油石化安全环保技术研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十三五”以来,研究院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973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等114项;获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75项;申请受理专利391件,其中发明专利250件;已获授权专利117件,其中发明专利66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09项;研究起草和编制国际标准2件、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74件。
需求专业领域:安全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质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人工智能,动力工程等。
工作站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中国石油创新基地
工作站联系人:冒亚明
联系电话:010-80169829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 (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需求人数 |
1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井筒完整性 |
谢水祥 |
闫伟 |
1 |
2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化学工程 |
温室气体控制与封存 |
翁艺斌 |
刘琦 |
1 |
合计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