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
GPA4.07、必修课优良率98%
获中国石油奖学金
获2022学年硕士生一等奖学金
牟永光奖学金
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
他是杨博
学校“十佳十强大学生”称号获得者
一个眼里有远方的中石大人
“生活给我更多磨砺,我却更感恩所有的一切。”
——地球物理学院研2022级杨博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自我适应”
转变心态,融入新生活
杨博小学时,家里通往镇上的路非常崎岖,行走在山间小道上,会觉得几公里的路程是那么的漫长,学校教室也仅仅是比田野多了四面墙壁,无法挡住刺骨的寒气,一到冬天经常冷得手脚生疮握不住笔。身边很多小伙伴因为冬日天气寒冷而选择休学,杨博渴望汲取知识,坚持用反复生疮化脓的手,书写人生的希望。
始终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求,杨博顺利考入了中石大。克服陌生感是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道关口,而态度和选择是决定未来成长方向最重要的因素。“学习成绩能不能提一提?”这样一个清晰而简单的想法,打下了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锚点。
认定的事就要做到,坚持初心,杨博随着对自己专业了解的逐渐加深,他发现越学越热爱,越学越有干劲。除了自身的努力,来自同学们和辅导员的帮助与建议像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他快速成长。他的绩点从3.3最终破4,在大二拿到了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磨炼坚韧”
克服万难,冲出低谷
正当一切将要驶入正轨,等待杨博的却是突如其来的病痛。在2019年,他被确诊为双肾结石,每隔两周需要前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当时从学校到医院,需要倒三趟地铁,再换乘两趟公交,来回辗转将近四个小时。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查繁琐复杂,要求不能吃早饭,在医院等待就诊要排队叫号,接下来是更加艰难的碎石……有时为了赶回来上课常常来不及吃饭。
从2019年到2022年6月,杨博累计做了8次体外碎石。碎石治疗不用麻药,要忍受超声波强烈的打击近三十分钟,有几次杨博甚至疼得直接晕了过去。酸痛、疲惫、无力感常常一起袭来,但他从来不抱怨,治疗等待间隙,也不忘复习功课。
保守治疗没有如愿根除疾病,病情出现了反复。由于病程时间较长,肾脏多次扩张,影响到了肾功能,杨博需要经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手术。但因疫情原因他的父母不能来京与他一起面对挑战。“妈,不用担心,你来了也帮不上忙,我自己没问题的。”他独自拖着行李箱去了医院,为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术后,连医生都夸他“手术很顺利,小伙子挺坚强。”
手术的那段时间正值毕业季,他在病房中完成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这场特殊的毕业答辩确实是终身难忘的啊。
“学习是我的本职工作,身体虽然有病痛,学习上更不能落后他人。”为了补上因就医占用的时间,在地铁公交上、医院的座椅上,常常有他翻看笔记、课件的身影。渐渐地,候诊室外,那个角落里拿着书本、写着习题的男生,也总会被护士默默关照,给予尽可能的便利。
长时间的治疗花费了不少钱。期间,杨博拿到了多笔奖学金,他常开玩笑说:“拿到奖学金,都交给医院了。”一路走来,杨博身后总是有来自各方的默默帮助。亲人、老师、同学无微不至的关心,院校设立的奖学金,这些都像是在为他加油打气,支撑着杨博一路勇敢地走下去。
“广博实践”
开阔眼界,探索新可能
“人生不只有课业学习,社会实践是另一门大课”。一次杨博参与探访北京周边的独居老人,科普急救知识的活动。老人家七十多岁独自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难日常照应。对杨博等人的到来,老人非常开心,舍不得让他们离开。可能是老人的热情招待、也可能是老人还有温度的不肯松开的手,这次探访对杨博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之后他开始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之后杨博陆续去过小汤山动物保护中心救助小动物、去十三陵养老院看望老人、去烈士陵园祭拜先烈。他还参加了“中国梦,石油行”的暑期社会实践,对长庆油田的实地参观让他对油气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每次的实践都会有很多新的收获,每次他都想说,“不虚此行。”
杨博总是心怀感恩,他感恩低谷时的陪伴,迷茫时的指引,感恩努力带来的幸运,感恩挫折带来的磨炼。他也总是告诉自己,“所有的历练,都将成为眺望远方的垫脚石,都将助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