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沉痛悼念冯先生

2023年01月08日

我国著名石油地质专家,碳酸盐岩沉积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地科系教授,我们敬爱的冯增昭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3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听到冯先生仙逝的噩耗后,我总想写点什么来表达一下对他的瞻仰之情。冯先生退而不休,在退休后的这二十六年一直坚持工作。1999年,他73岁时创办了《古地理学报》;2012年,他86岁时创办了《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3年,他87岁时发起筹建国际古地理学会,历时近十年时间,该学会于2022年7月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作为我国成立的地质学领域唯一国际性学术组织。他发起成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并组织两年一次的“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至今已连续召开十六届;他发起组织两年一次的“国际古地理学会议”,至今已连续召开五届。冯先生的生平成就,不是我等后辈能够概括的,我谨通过本人同冯先生的接触,写一下自己的感受,表达一下自己对冯先生的敬重之情。

真正意义上跟冯先生接触,是在2013年,爱人去《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部面试,得益于冯先生不看个人关系、完全看重个人能力的用人原则,爱人很荣幸的被录用了。后来我去办公室拜访冯先生,有幸当面聆听他的教诲。冯先生毫不隐瞒的对我说:“我用人,完全看个人能力,小胡(我爱人)就很优秀,有留学经历,翻译了好几本碳酸岩盐的书,完全符合我们的条件,我为什么不用她呢?面试前,我一个老朋友还专门给我打电话了,说他的学生要来我这儿,让我照顾一下。我们也对比了,她不如小胡,所以我们录用小胡了。事后我朋友还给我打电话质问我为什么不用她的学生,我如实向他解释了,我们就是要择优录取!”听到这些,我甚是感动,这对当时找工作碰了几次壁的我们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宽慰!事后,我对爱人说,一定要努力工作,要对得起冯老师对咱们的这份信任,要报答冯老师的知遇之恩!

之后每每周末去爱人办公室,总能看到冯先生办公室的门半开着,老先生拿着放大镜在审稿、看图件,我不敢也不好意思去打扰老人家,只是满怀敬意的在门外驻立一会儿,表达一下个人的敬意。

冯先生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中国古地理学走向世界,日复一日地为梦想而耕耘。很荣幸的,我现场参加了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2013.9.14),也见证了冯先生创立国际古地理学会(ISP)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艰辛和坎坷,深深感受到了冯先生的不易,深深地被冯先生为了实现目标不惜花费十几年去努力的精神所折服!

最后一次见冯先生,是2022年12月2日。冯先生因为身体原因,很久不去办公室了,但他一直坚持在家里审稿。由于疫情和学校管控原因,爱人不能去办公室,便由我替她给冯先生送了四次稿件。第一次去冯先生家(2022.11.21),他已经不认识我了,也听不到我讲话了。即使我大声说话解释他也听不清,我便用笔纸写字来同冯先生交流,把我的姓名写给他,他看到后很是开心,说原来是你啊,在办公室我见过你很多次的,并多次对我给他送稿件表示感谢。我再一次被冯老师所折服,身体状况都这样了,但他每天都在坚持审稿。后面三次我再去送稿件,冯老师看到我便开心的推着小轮椅把我引到书房,把早已准备好的审稿意见拿给我,并交代我如何向爱人转达他的具体要求。12.2号那次,还怕我表达不清,专门当着我的面给爱人打电话安排工作。每次去他家,我都“偷偷”拍照片了,一是记录一下老先生忘我的工作精神;二是也想留个纪念,作为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对我本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鞭策(附4次去冯先生家送稿件时拍的照片,日期分别是2022.11.21、2022.11.25、2022.11.29和2022.12.2)。遗憾的是,后面因为冯先生身体原因,我没再去他家给他送稿件了。不曾想,12.2那次居然是最后一次见冯先生!





冯先生在家里审稿(2022.11.21

冯先生在家里审稿(2022.11.25





冯先生在家里审稿(2022.11.29

冯先生在家里审稿(2022.12.2

2023年1月5日晚, 我正在准备第二天要汇报的多媒体,爱人神色凝重的过来告诉我:刚接到噩耗,冯老师刚刚走了!我听后脑袋嗡了一下,瞬间蒙了!强忍着泪水说到前段时间我还刚见过他啊,看他身体状态还挺好啊!怎么突然就走了呢!说实话,虽然会料到有这么一天,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感觉有些突然,不能接受!后来才得知,冯先生之前在家摔了一下,导致硬膜下大面积出血,就医很及时,手术也顺利,但因为年龄太大,加上肺部感染和新冠影响,撑了10天,于1月5日晚20点50分仙逝。

思考良久,还是想写点东西来怀念冯先生。再次说明,冯先生光辉的一生,不是我等后辈能够概括的,本文仅仅是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来缅怀一下冯先生。

沉痛悼念冯先生!冯先生千古!!


悼念人:刘亚雷,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社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胡秀芳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