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名称 |
论文成果简介 |
1 |
Movable oil content evaluation of lacustrine organic-rich shales: Methods and a nove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
胡涛 |
胡涛 庞雄奇 姜福杰 |
Earth-Science Reviews |
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其中可动油是现阶段现实的有效资源。但由于页岩非均质性极强,可动油量高低的控制因素与定量评价存在诸多挑战。本次研究首先对已有的10种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为例,综合实验分析和轻烃校正评价了页岩可动油量。基于地质统计分析和SPSS数值模拟,揭示了影响可动油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评价页岩可动油量的定量模型并加以验证。 |
2 |
Extended series of tricyclic terpanes in the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s |
肖洪 |
李美俊 |
Organic Geochemistry |
采用GC-MS-MS技术,分析了华北地区下花园剖面下马岭组泥岩抽提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首次将中元古界特征性分子标志化合物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的碳数分布范围由C18-C23延伸到C18-C33,由6个同系物延伸至16个同系物。对C18-C33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分布连续,未出现C22和C27等同系物的缺失,进一步明确了C-13位的侧链不是类异戊二烯烷基取代基,而是直链的正烷基。根据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的结构特征和成因转化机理分析,提出了其可能并非源自六类异戊二烯醇,更可能是源自某些局限环境的菌藻类,且其在显生宙已灭绝。 |
3 |
Four series of rearranged hopanes in the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s |
肖洪 |
李美俊 |
Chemical Geology |
采用GC-MS-MS分析方法,首次在华北克拉通洪水庄组(1.45Ga)和下马岭组(1.32Ga)黑色泥岩中检测到四个完整系列重排藿烷,包括17α(H)-重排藿烷(C27D和C29-C35D)、18α(H)-新藿烷(C27Ts和C29Ts)、早洗脱重排藿烷(C27E、C29-C35E)和21-甲基-28-降藿烷(C29-C30Nsp)。根据不同参数之间的强烈的正相关性,表明其具有相似的生物来源和形成机制。并提出重排藿烷可能并非源自普遍存在的细菌种属,而是源自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细菌群落,其可能受到高盐度水条件的限制。 |
4 |
Identification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resources potential: A case study of paleogene source rocks in the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
朱晨曦 |
姜福杰 |
Journal of Petroelum Science and Engeneering |
本研究从东濮凹陷五个地层中选取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和排烃定量模拟。根据盐度差异,将各层划分为盐碱区、过渡区和淡水区。结果表明,在盐碱地和过渡区发育的烃源岩最大厚度为700m。此外,在含盐区和过渡区也发育TOC和倾油有机质类型(II1和II2)较高的烃源岩,大多数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阶段。含盐区、过渡区和淡水区有效烃源岩下限对应的TOC值分别为0.3%、0.4%和0.5%。此外,淡水区的排烃率为253.1 mg/g,而含盐区和过渡区的排烃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39.4 mg/g和369.3 mg/g。当Ro为0.95%、0.85%和0.82%时,含盐区、过渡区和淡水区的排烃率和排烃效率呈现最大值。含盐区、过渡区和淡水区的排烃量分别占总排烃量的24%、49%和27%。因此,主要排烃区为与最厚烃源岩相关的东濮凹陷过渡区。过渡区的Es3 M和Es3 L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II型干酪根,比其他地层更有前景。 |
5 |
Study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Tight Sandstone in Coal Measures |
王静怡 |
姜福杰 |
Energy & Fuels |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薄片、扫描电镜、高压汞侵入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含煤地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CT扫描。本溪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为0.12-12.53%和0.0003-33.59mD。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次为原生孔隙和微裂缝。根据高压压汞曲线形态和驱替压力,将储层划分为三类。I型和II型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相似,孔隙体积、平均喉道半径和微米CT表征,Ⅱ型储层喉道连通率均高于Ⅰ型储层。储层孔隙分为小孔隙(<1μm)、中孔隙(0.1μm−1μm)和大孔(>1μm),取决于其
直径。在I型储层中,发现了三种类型的孔隙,II型储层主要有中孔和大孔。第三类储层中几乎没有大孔隙。根据高压汞侵入实验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结果,I型具有最好的孔隙度和最小的非均质性,而II型具有比I型更强的非均质性。总分型维数与孔隙度呈弱负相关,与渗透率呈正相关。中孔和大孔对孔隙度的贡献率更多地受到非均质性的影响。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储层渗流主要受喉道半径和喉道连通率的影响。喉道半径越大,喉道连通率越高,渗流能力越强。随着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储层非均质性增加,渗透率降低。 |
6 |
NEOARCHEAN BASEMENT, MANTLE ENRICHMENT AND CRUSTAL EXTRACTION IN CENTRAL ASIA: PETROGENESIS OF 2.5 GA AMPHIBOLITE AND METADIORITE IN NE CHINA |
刘汇川 |
刘汇川 |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
在显生宙俯冲增生而成的中亚造山带内厘定出太古代结晶基底,阐明了中亚造山带内微陆块太古代地幔分异形成早期地壳的过程。 |
7 |
Occurrence, composition and origin of analcime in terrestrial lacustrine sedimentary rocks in China |
贾业 |
朱世发 |
Oil and Gas Geology |
天然方沸石是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与油气储层关系密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天然方沸石的产状、成分特点、成因类型以及方沸石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方沸石是含有结晶水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平面上硅氧四面体构成封闭环,三维空间中具有笼状结构,结构内部的孔道有利于溶解作用的发生。陆相湖盆中的天然方沸石有5种典型产状,其中粒间胶结物和裂缝充填型方沸石的自形程度较高,喷溢型方沸石包括互相包裹状和不连续粗粒纹层状。方沸石成分的差异主要反映在Na+和K+的含量上,母岩为碱性火山岩时具有更高的K+含量,方沸石硅铝比主要在2.00~2.69。天然方沸石按成因可分为4大类,陆相湖盆中的方沸石以成岩成因和热水喷溢成因为主。沉积相类型控制着方沸石的形成和溶解,火山物质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中常见粒间胶结物型方沸石,而深湖-半深湖亚相中常见热液喷溢型方沸石,后期酸性流体对方沸石的溶蚀因沉积相不同而存在差异。 |
8 |
Genesis of highly fractionated granite and associated W-Sn-Be mineralization in the Xuebaoding area, Sichuan Province, China |
张永旺 |
张永旺 |
Ore Geology Reviews |
通过地质年代学、岩石学以及成矿流体分析,对四川雪宝顶地区花岗岩及伴生W-Sn-Be矿化成因进行了研究,揭示出Pankou、Pukouling花岗岩具高分异的s型特征,来自于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同时W-Sn-Be矿化与雪宝顶高分异花岗岩的演化密切相关。 |
9 |
Fractal behaviors of NMR saturated and centrifugal T2 spectra in oil shale reservoirs: The Paleogene Funing formation in Subei basin, China |
刘小平 |
刘小平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核磁共振T2谱等分析方法,对苏北盆地阜宁组(E1f2)页岩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进行了评价,分别对饱和和离心状态下测得的T2谱进行了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大孔隙区包括粒间孔和微裂缝;小孔隙区包括粒内溶蚀孔、晶间微孔和有机质孔;T2谱多为双峰型,左偏,主要表现在小孔隙域。离心T2谱计算的分形维数较高。饱和和离心T2谱不同的分形特征反映了油页岩复杂的孔隙组合。小孔隙区决定油页岩微观复杂性,大孔隙区控制油页岩宏观储层质量。 |
10 |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hale oil potential of the lacustrine immature to low mature shale oil system: a case study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 Huanghua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
刘小平 |
刘小平 |
Energy Sources |
孔店组二段是一套厚的富含有机质的湖相页岩,具有很大的页岩资源潜力。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2%的样品占72.6%),成熟度低(Ro在0.42%~0.84%之间)。Ek2页岩系统以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可细分为各种混合岩性。页岩没有明显的优势矿物。脆性矿物含量高,平均含量为73.86%,有利于油层增产。不同岩性的物性和含油饱和度差异很大。致密砂岩和白云岩的勘探潜力好于页岩。从Ro分布来看,斜坡带在横向上比孔店构造带更有利,而Ek2页岩下部段在纵向上更具页岩成藏潜力。 |
11 |
沧东凹陷孔二段低熟页岩纳米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 |
张盼盼 |
刘小平 |
特种油气藏 |
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样品总有机碳含量为0.48%~7.23%,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0.45%~0.84%,整体上处于低熟阶段;页岩纳米孔隙的晶间孔、溶蚀孔隙、有机质收缩缝发育丰度较高,有机质孔次之;纳米孔隙形态整体上呈较开放的状态,孔隙结构以中孔和宏孔为主;页岩孔体积的变化受机械压实、有机质生烃、黏土矿物转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孔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有机质的赋存形式是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关键因素。 |
12 |
湖相泥页岩储层脆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次凹泥页岩为例 |
孙彪 |
刘小平 |
石油实验地质 |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次凹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湖相泥页岩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表现出较强的脆性特征;不同方法的脆性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弹性参数与矿物组分评价脆性比基于强度参数的应用效果更佳,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阜二段页岩脆性受矿物组分、有机质丰度、储集空间发育程度等共同影响,随着白云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裂缝发育程度的增加,储层脆性随之增加;而方解石含量、有机质丰度、孔隙度的增加则会减弱储层脆性。 |
13 |
全球特提斯域煤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屈童 |
黄志龙 |
煤田地质与勘探 |
特提斯域作为海陆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汇区具有特殊的应力背景,在这种动力学背景下多发育煤系烃源岩,且环太平洋带古近纪和新近纪煤多以"富氢"为特征,生烃潜力巨大。特提斯域控制下的煤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南亚沿海地区拉张背景下的盆地,多发育于断陷时期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发育年代与特提斯构造活动时期吻合;煤系烃源岩发育受古植物、古环境、岩相古地理、陆源有机质供给、构造活动强度、沉积–沉降速率等多因素共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