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名称 |
论文成果简介 |
1 |
Cenozoic Crustally-derived Carbonate-rich Magmatic Rocks in West Junggar, North Xinjiang, Western China: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
陈石 |
陈石 |
Acta Geologica Sinica |
在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和白碱滩蛇绿岩带中,发现了富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菱铁矿等)的岩浆岩,这种岩浆岩以火山喷出和岩墙的形式侵位于蛇绿岩内部或者附近。锆石SHRIMP定年的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40Ma之前。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的研究显示,这种富含碳酸盐矿物的岩浆岩又和传统意义上的幔源碳酸岩存在显著差异。稀土含量低,同时具有低的εNd(t)和相对高的(87Sr/86Sr)i值。和沉积成因的碳酸盐岩类似,该岩浆岩又具有高的δ18OV-SMOW和 δ13CV-PDB值。综合研究认为,西准噶尔这种富含碳酸盐矿物的母岩浆岩是来自于熔融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层系。由于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西准噶尔深大断裂(蛇绿岩带)的再次活化,诱发了岩石圈地幔的减压熔融上涌,产生的热量熔融了中地壳的早期的碳酸盐岩,造成了新生代壳源碳酸岩的侵位。 |
2 |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
袁浩伟 |
陈书平 |
石油实验地质 |
柴窝堡凹陷的主体达坂城次凹,二叠纪以来受博格达山逆冲带向南方向,依连哈比尔尕山冲断带向北东方向和黑山向西北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多应力场叠加的压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并导致盆地断裂特征及演化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将达坂城次凹划分为三大断裂系统,博格达南断裂系统存在浅层滑脱面,属于含塑性滑脱层的造山楔构造;依山断裂系统为基底卷入式断裂系统。博格达南断裂系统中滑脱带与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展布一致,结合构造运动时期、地层沉积特征以及断裂系统,综合分析认为博格达南断裂系统是潜在的油气聚集区。 |
3 |
Composit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Belts and Their Control o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hunbei 5 Strike-Slip Deformation Belt in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
袁浩伟 |
陈书平 |
ORIGINAL RESEARCH |
使用地震数据对顺北5号断裂带结构框架、形成时间和周缘板块构造活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的走滑模型,解释了两期构造活动的走滑断裂带。顺北5号断裂带形成于中奥陶世末期的右旋剪切带,由R剪切和P剪切组成,具有局部挤压和局部拉张结构。剖面中响应于地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差异,在不同深度和地层上出现了各种构造样式。第二次活动发生在晚奥陶世末期,由左行R剪组成的右旋拉张走滑带。走滑带切穿深部中寒武统膏盐层,将下寒武统烃源岩与下、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贯通,形成油气藏。 |
4 |
Pore-scale heterogeneity of tight gas sandstone: Origins and impacts |
乔俊程 |
曾溅辉 |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本文以系统的孔喉结构表征为基础,综合应用分形学、岩石学和流体可动性分析,深入探讨了致密砂岩气储层孔隙尺度非均质性特征、成因、影响因素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尺度非均质性受孔喉属性直接控制,其中,大孔和中孔的非均质性取决于其孔隙数量,而小孔的非均质性则由其孔径和晶间孔含量决定,孔喉系统的非均质性是不同大小孔隙的形态学、几何学和成因特征的耦合表现。矿物和岩石学特征对孔喉非均质性具有复杂的影响,大孔、中孔及孔喉系统的非均质性更易受孔隙填充物的影响,而小孔更易受基质颗粒特征的影响。孔隙尺度非均质性变化使得致密砂岩中不同大小孔隙及整体的流体可动性差异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孔喉非均质性对流体可动性影响与孔径大小呈正相关,但小孔在粘土矿物强亲水性的作用下几乎不受孔喉非均质性影响。通过流体可动性校正和综合孔喉系统非均质性影响,大幅提高了Coates渗透率预测模型精度。 |
5 |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aprock sealing controlled by fault activit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sponse: K gasfield in the Xihu Depression,East China Sea Basin (断层活动控制下的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及其油气成藏响应—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K气田为例) |
王福伟 |
陈冬霞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断层活动控制下的盖层封闭性评价对于断陷盆地油气成藏分析和减小勘探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地球物理测井评价岩石力学性质的定量模型,表征了泥岩盖层的脆韧性变形阶段;并利用埋深重建模型对断层活动终止时刻的盖层脆韧性进行了恢复,定量评价了处于不同变形阶段的盖层封闭性。与现有方法相比,基于脆韧性重建的封闭性评价能更准确地描述盖层的有效性,并系统地揭示了断层活动控制下的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变化及其油气成藏响应。 |
6 |
Fundamental constraints of lithologically-controlled fault networks on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fractured carbonate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
张林 |
廖宗湖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本研究采用最新的地震属性技术识别/刻画川西新场气田地下~6 km处两套网状断层,揭示了岩性约束下碳酸盐岩断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为川西新场气田运聚模式提供了新的构造认识。本研究受中科院智能导钻资助。 |
7 |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不同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蓬探1井和中江2井为例 |
朱联强 |
柳广弟 宋泽章 |
石油科学通报 |
本文基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两口典型探井(蓬探1井和中江2井)灯影组天然气组分及不同组分同位素的分析,结合岩芯、岩石薄片观察及储层固体沥青同位素、显微结构的分析,深入剖析了造成北斜坡区典型探井天然气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TSR作用造成了北斜坡不同地区天然气组分的差异,并使得储层沥青碳同位素较烃源岩明显偏轻,
偏重。TSR作用的硫源主要来自热液流体,热液活动强度是控制TSR作用强度的关键,是造成不同区域天然气差异的主要原因。 |
8 |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and Differences of the Pore Structure in Lacustrine Siliceous Shale and Argillaceous Shale: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Shales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China |
卢浩 |
李庆 |
Energy&fuels |
论文利用CO2吸附,N2吸附和高压压汞多种实验方法,结合分形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硅质页岩和粘土质页岩的全孔径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及对比。研究表明,硅质页岩以介孔(2~50nm)为主,介孔表面积和体积、宏孔(>50nm)表面积和孔径均高于粘土质页岩。硅质页岩的孔表面更粗糙,长石的溶蚀会降低孔隙结构复杂性;粘土质页岩中石英与粘土矿物的组合关系使孔隙结构变复杂。孔隙度与硅质页岩的分形维数D4、粘土质页岩的介孔孔径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渗透率与两类页岩的分形维数D3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
9 |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solid bitumen inpaleo-oil reservoirs: Evidence from oil cracking experiments andgeological observations |
李平平 |
李平平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原油裂解之后残留的固体沥青可以降低储层的质量,增加储层的非均质性。为了建立基于原油裂解残留的固体沥青来识别古油藏的定量标准,以及评价原油裂解过程中的沥青非均匀残留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原油的高温裂解实验,并结合四川盆地长兴组-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藏中的706个实际样品,定量评价了沥青的分布对储层的影响。 |
10 |
Using clumped isotopes to reconstruct the maximum burial temperature: A case study in the Sichuan Basin |
李平平 |
李平平 |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
本研究利用碳酸盐的团簇同位素的固态重置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团簇同位素的恢复地层最大古埋藏温度的新方法。具体来说,对于最大古埋藏温度低于150℃的地层而言,可以用泥晶灰岩样品来进行最大古温度恢复,而对于经历最大古温度在200℃的地层而言,可以用泥晶白云岩来恢复地层的最大古埋藏温度。 |
11 |
Early-stage marine dolomite altered by hydrothermal fluids in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ern China |
黎霆 |
邹华耀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四川盆地茅口组发育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论文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建立了川东地区茅口组成岩序列,约束了白云岩化作用的时间,并进一步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茅口组两种类型白云岩的成因,指出层状白云岩为早期海水白云岩化形成,随后受到了热液流体的改造;斑状白云岩为热液流体交代成因。 |
12 |
Effects of water discharge on river-dominated delta growth |
徐振华 |
吴胜和 |
Petroleum Science |
论文论述了供源河流水排量对三角洲形态的影响。高水排量有利于形成连片的指状砂坝,而低水排量有利于形成蛇状或鸟足状的指状砂坝,1000m3/s是基于现代沉积统计的水排量阈值。同时,高流量有利于形成褶皱岸线、分流河道(特别是次级分流河道)增多,三角洲更长更宽、陆地面积更大。然而,在相同的泥沙供给下,高流量对岸线粗糙度和分流河道数量的影响不大。 |
13 |
Impact of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reservoir quality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oal-bearing strata: A case study in Lower Permian Shihezi Formation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China |
刘子豪 |
吴胜和 |
Geological Journal |
以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岩石学特征对储层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绿泥石薄膜的砂岩能够形成优质储层,其形成与砂岩中火山岩岩屑的含量有关;硅质胶结为破坏性成岩作用,硅质来源主要为长石溶解及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硅质胶结的含量受控于塑性矿物含量,随塑性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砂岩储层质量差异主要受控于塑性矿物含量及火山岩岩屑的含量。 |
14 |
Effects of upstream conditions on digitate shallow-water delta morphology |
徐振华 |
吴胜和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论文阐明了控制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几何形态的供源河流条件。沉积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指状砂坝的弯曲度与沉积物黏度、浓度正相关,与沙泥比、水排量负相关;顺源延伸长度与水排量、沉积物供给量正相关;河口坝与分流水道的宽度比与沉积物浓度、沉积物供给量正相关,与沉积物黏度、沙泥比、水排量负相关;指状砂坝的个数与沙泥比、沉积物供给量正相关,与沉积物黏度负相关。据此,提出了指状砂坝4个几何参数的经验公式,可以用于现代及地下指状砂坝沉积几何特征的预测。 |
15 |
Sinuous bar fingers of digitate shallow-water deltas: Insights into their formative processes and deposits from integrating 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with mathematical modelling |
徐振华 |
吴胜和 |
Sedimentology |
基于现代沉积分析及沉积数值模拟发现,与经典的较深水三角洲顺直指状砂坝相比,浅水缓坡三角洲指状砂坝呈弯曲状,弯曲度大于1.1,坝上分流河道可发育分流水道与点坝沉积。河口坝的快速沉积导致水流偏转,使分流水道及指状砂坝变弯;分流水道的侧向迁移使其进一步变弯,并形成点坝沉积。根据坝上分流水道的弯曲程度,可将浅水缓坡三角洲指状砂坝可分为具低弯度分流水道的指状砂坝(分流水道的弯曲度介于1.1~1.2)与具高弯度分流水道的指状砂坝(分流水道的弯曲度大于1.2),后者为常见类型。具低弯度分流水道的指状砂坝内部不发育点坝沉积,弯曲段分流水道下切于指状砂坝内凹一侧,天然堤厚度较薄。具高弯度分流水道的指状砂坝内部发育点坝沉积,天然堤厚度较大,分流水道在近源弯曲段下切于指状砂坝外凸一侧,点坝较宽;在中源弯曲段下切于指状砂坝中部,点坝较窄;在远源弯曲段下切于指状砂坝内凹一侧,点坝极窄甚至不发育。 |
16 |
Role of Shale Deformation in the Structural Development of a Deepwater Gravitational System in the Niger Delta |
张佳佳 |
吴胜和 |
Tectonics |
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了深水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泥岩变形在深水重力构造体系演化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重力构造体系由具泥核的断展褶皱、简单断展褶皱以及断滑褶皱等多种构造样式组成,其时空演化过程与底部泥岩的变形再分布密切相关。分析认为,泥岩变形过程受控于侧向的差异逆冲形变以及差异的同构造沉积负载,而泥岩内部增厚与多尺度脆性变形、塑性褶皱变形及局部泥岩流动等微观变形机制有关。 |
17 |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 |
王俊杰 |
吴胜和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特实验手段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浊积砂岩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及微孔隙;喉道以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关系复杂。与常规砂岩储层相比,研究区浊积岩孔喉尺寸差异悬殊,全孔径分布介于几纳米~几百微米;决定低渗浊积砂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是有效喉道的尺寸、数量及孔隙与有效喉道间的配置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