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名称 |
论文成果简介 |
1 |
Delta-to-fan source-to-sink coupling as a fundamental control on the delivery of coarse clastics to deepwater: Insights from stratigraphic forward modelling |
龚承林 |
龚承林 |
Basin Research |
本文采用DionisosFlow地层正演模拟揭示了3种洲扇源汇耦合作用方式及其成因机制与控砂作用。具体来说,发育在外陆架-深水盆地的洲-扇次一级源汇系统具有3种耦合作用方式:(1)有州无扇;(2)有州有扇;(3)无洲有扇。不同的洲扇源汇耦合作用方式具有差异的成因机制:(1)有州无扇-无陆架边缘三角洲或不发育深水输砂通道;(2)无洲有扇-沉积物被侧向搬运至峡谷头部;(3)有州有扇-三角洲越过陆架坡折与水道相连或水道切割陆架坡折与陆架边缘三角洲相连。研究表明,不同的洲扇源汇耦合作用方式具有差异的控砂作用:(1)除了相对海平面下降和高供给,顺畅且联通的洲扇耦合是发育海底扇的关键;(2)平坦→下降陆架坡折迁移轨迹分界面将下降体系域(FFST)分割为早期和晚期,是海底扇发育启动面;(3)海平面上升驱动陆架边缘三角洲由河控→浪控,但其控砂作用未知 。 |
2 |
Deep-water channel morphologies, architectures, and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relation to stacking trajectories and climate states |
龚承林 |
龚承林 |
GSA Bulletin |
本文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发育的深水水道的统计研究,发现温室气候期(约占地质历史时期的72%)形成发育的温室水道在数量上相对较少(仅占全球水道数据库样本总量的8%),且形态和沉积特征相对单一。与此不同的是冰室气候期(约占地质历史时期的18%)形成发育的冰室水道在数量上相对较多(约占全球水道数据库样本总量的92%),且形态和沉积特征相对多变。 |
3 |
Different avulsion events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channel-levee systems: A 3D seismic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astern Bengal Fan |
齐昆 |
龚承林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本文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RGB颜色融合技术,对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扇(孟加拉扇)东北部若开海域发育的深水水道-天然堤体系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在目标水道-天然堤体系演化过程中共发生了三种不同的决口现象,分别是:“区域性决口、局部性决口、以及决堤”。其中,“区域性决口”和“局部性决口”发生在水道-天然堤体系演化的早期,分别对应着“单一水道”和“不规则叠置”的水道内部构型。“决堤现象”则发生在水道-天然堤体系演化的晚期,对应着“垂向加积”的水道内部构型。以上全新的水道-天然堤体系演化模式考虑了决口现象以及内部构型样式的耦合关系,可以为未来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
4 |
The distributions and geochemical implications of methylated 2-methyl-2-(4,8,12-trimethyltridecyl) chromans in immature sediments
|
王欣 |
李美俊 |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
MTTC类化合物是一类指示古盐度变化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在德国南部Nördlinger Ries地区的湖相沉积物和中国南海地区的海相沉积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了MTTC类化合物,分析了其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分布差异。其中,8-Me-MTTC在高盐环境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而在正常海相环境中则不存在,5,7,8-triMe-MTTC在海相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5,8-diMe/5,7,8-triMe-MTTC与其他古盐度参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当8-Me-MTTC不存在或丰度很低,该比值可作为表征古盐度参数的替代指标。基于分子模拟计算,提出5,8-/7,8-diMe-MTTC比值可以用于指示未熟-低熟阶段沉积物的成熟度。 |
5 |
Organic geochemic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retaceous Abu Gabra Formation and reassessment of oil sources in the Sufyan sub-basin, Sudan |
肖洪 |
李美俊 |
Organic Geochemistry |
本文对苏丹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白垩系Abu Gabra(AG)组泥岩有机地球化学非均质性和研究区油源进行了精细评价。基于岩性和沉积环境特征,将AG组进一步划分为了AG1、AG21、AG22和AG3段进行对比分析。AG组泥岩在有机地球化学方面存在显著的垂向非均质性,其中AG1和AG21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差,以II2-III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较低,部分处于未熟阶段。而AG22和AG3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以II1-I型为主,处于主力生油阶段。明确研究区原油主要源自AG22和AG3段泥岩,是主力供烃层段,而AG1和AG21泥岩的贡献有限。 |
6 |
The origins of biodegraded oil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Termit Basin |
王文.强 |
李美俊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本文分析了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海相原油地化特征,并结合地质条件探讨了生物降解原油的成因:(1)油藏埋深小于1800米为主控因素;(2)厚度小于100米的盖层增加了油藏遭受降解的风险;(3)油藏温度长期低于80摄氏度有利于生物降解的发生;(4)晚期断裂对于盆内生物降解原油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一成果对于Termit盆地油气勘探与地面工程配套具有现实意义,预测了盆地东部、东南部具有生物降解稠油分布的地质条件,这一认识在中油国际(尼日尔)上游项目公司2021年K&D PC标段产能建设配套的响应。 |
7 |
Gas Generation Potenti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il-Prone Shale in the Saline Lacustrine Rifting Basins: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
张鹏远 |
姜福杰 |
Energy & Fuels |
本文选择东濮凹陷含盐区(SA)和无盐区(NA)的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和封闭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含盐区样品为优质的生油烃源岩,其主要类型为II型干酪根。SLRBs中油页岩的产气潜力足以聚集页岩气,在20°C/h的加热速率下,TOC的峰值产气量为469.11 mg/g,在2°C/h和TOC的加热速率下,TOC的峰值产气量为466.75 mg/g。此外,根据动态烃产率和碳同位素在升温过程中,SA和NA样品的产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干酪根裂解、油裂解和湿气裂解。与其他类型的烃源岩(海相页岩、煤和煤泥岩)相比,SA易生油页岩的干酪根裂解和油裂解间隔较长,这可能是天然气生成的主要阶段。基于动力学参数的模型表明,SA和NA样品的主要产气期为早新生代沙一段(沙河街组第一段)晚期至东营组(东营组),可由东濮凹陷深度最深、沉降幅度最大的坳陷组成。 |
8 |
Chemical indexes of Pal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rocks from Liaohe Group,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and provenance |
张伟 |
李壮 |
Global Geology |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古气候和物源的研究提供重要制约。综合分析辽河群古元古代沉积岩的全岩和碎屑锆石地球化学资料后,本文提出辽河群古元古代沉积岩并非形成于统一的过程,其上部和下部组形成于不同方式的古风化条件。辽河群古元古代沉积岩的最主要物源区为古元古代花岗岩和辽河群内部的玄武岩,太古代地壳物质也有少量贡献。研究证实以往被忽略的基性物源在辽河群古元古代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9 |
Early cretaceous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east China: Li–Nd–Sr isotopic and elemental constraints |
李壮 |
李壮 |
LITHOS |
高Sr/Y和La/Yb比值是埃达克岩最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继承岩浆源区属性,而后通过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得到加强。高含水量、高氧硫逸度的混合岩浆有利于铜钼金等多金属成矿作用。中国中东部埃达克岩及其相关矿床可能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及其引起的大陆下岩石圈再活化有关。壳幔相互作用模式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埃达克岩的形成。 |
10 |
U–Pb–Hf–O–Nd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Archean TTG gneisses from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growth |
李壮 |
李壮 |
Precambrian Research |
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是克拉通内太古宙主要岩性组合,通常认为其是由石榴石稳定区含水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TTG的起源是研究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的窗口,而岩石成因则是一个未被良好约束重要问题。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模式,来自下地壳的岩浆通过与镁铁质包体和分离结晶,最后被沉积岩混染,可形成TTG岩浆。辽北花岗质片麻岩记录了新太古代末期大陆地壳垂直生长,与Hf-Nd-O同位素数据和锆石Hf-O同位素模拟结果一致。 |
11 |
Siberia's largest pulse of kimberlites: U-Pb geochronology of perovskite and rutile from the Obnazhennaya kimberlite and its xenoliths, Siberia craton |
孙晶 |
孙晶 |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西伯利亚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的地幔包体常被用来反映西伯利亚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特征。然而在该金伯利岩中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定年矿物,导致其年龄未知,进而影响了其中地幔包体的应用。本文首次在Obnazhennaya金伯利岩中发现了钙钛矿,并对其进行了精确的定年,这一年龄对于西伯利亚克拉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12 |
西伯利亚雅库特金伯利岩中四颗古老锆石巨晶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特征——对区分金伯利岩中锆石巨晶的启示 |
孙晶 |
孙晶 |
岩石学报 |
金伯利岩中的锆石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细粒锆石和巨晶锆石.其中地幔锆石是确定金伯利岩年龄的重要矿物之一。然而,金伯利岩中还存在一些年龄为元古-太古宙的锆石巨晶,也具有较大的粒径。它们的存在无疑影响了利用锆石确定金伯利岩年龄的准确性。本文以西伯利亚雅库特金伯利岩省中的古老锆石巨晶为研究对象,讨论古老锆石巨晶的来源,确定了区别地幔锆石和古老锆石巨晶的方法。 |
13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油组页岩层系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
李彦录 |
吕文雅 |
地质科学 |
按地质成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油层组页岩层系的天然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大类,其中构造裂缝主要包括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主要包括层理缝、页理缝和收缩裂缝.不同岩性中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明显不同,致密砂岩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层理缝仅在粉砂岩和局部细砂岩中发育;页岩和凝灰岩中页理缝、层理缝和构造裂缝均比较发育.不同类型的天然裂缝主控因素明显不同,构造裂缝的发育主要受岩性和岩石力学层层厚控制;砂岩中层理缝的发育主要受碳质纹层、粘土矿物转化程度等因素控制;凝灰岩中层理缝的发育主要受刚性玻屑脱玻化作用的控制;页岩中页理缝的发育主要受纹层、TOC含量和黄铁矿含量的控制。 |
14 |
Volcanic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parameter-optimized GBDT algorithm: A case study in the Jilin Oilfield,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
余智超 |
王志章 |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
吉林油田火山岩储层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岩石组构和成分具有多样性特点。提高地下岩性识别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在定量研究中,岩性识别往往被忽视,尽管它是储层表征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梯度提升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GBDT)建立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岩性识别的分类模型。同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LR)和决策树(DT)分类模型,对比GBDT模型的分类精度。随后,采用验证曲线和网格搜索方法确定每个模型的最佳关键参数。这些结果表明,GBDT模型优于单一分类器,能够准确区分角砾岩凝灰岩和流纹岩的岩性界面。此外,它还对薄层有较好的识别能力。集成学习算法GBDT显著提高了岩性识别的精度,可以作为岩性识别技术推广使用。 |
15 |
利用滩坝砂体规模研究古风力的定量恢复 |
王俊辉 |
姜在兴 |
古地理学报 |
古湖泊中的滩坝沉积体直接记录了其形成时的古波况,从而能够间接反映古风场信息。发育于破浪带和冲浪回流带的破浪砂坝、沿岸砂坝分别记录了破浪过程和冲浪过程。梳理了通过破浪砂坝和沿岸砂坝的厚度定量恢复古波况和古风力的方法。古湖泊滨岸带地层中保存有大量的滩坝沉积,利用其恢复古波况和古风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能够帮助更详细地重建沉积盆地的古地理背景。 |
16 |
陆相泥页岩层系岩相测井识别与预测:以南堡凹陷拾场次洼为例 |
曾棒 |
刘小平 |
地质科技通报 |
本文利用全岩X衍射(XRD)、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实验数据,将岩相按“三级次-三单元”划分方案进行划分识别,划分共计18种岩相,其中富有机质黏土质层状泥岩为优势岩相。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建立岩相旋回叠加模式。岩相各评价指标可通过测井曲线计算与预测,岩相与层序存在耦合关系。沙三4亚段泥页岩层系岩相在此格架下,形成了MSC1中部与MSC2两个有机质富集层,以及SQ5~SQ8上升半旋回4个沉积构造发育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