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名称 |
论文成果简介 |
1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Microscopic Organic Matter Pore and Fracture System in Shale |
张琴 |
张琴 |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
运用薄片鉴定、X-衍射、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气体吸附、有机地球化学等实验和Image J图像处理等方法,开展了陆相、海相泥页岩有机质微孔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研究,探讨了有机质微孔的演变及其发育控制因素。将有机质孔划分为干酪根孔、沥青孔、有机质内缝及边缘缝。随着演化,有机质孔隙从圆形逐渐趋于定向,裂缝从有机质边缘缝演化为内缝。有机质孔受内部因素(TOC、Ro、干酪根)和外部因素(粘土和脆性矿物含量、黄铁矿、成岩作用)控制。 |
2 |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Water Sensitivity Based on Well Log Data: A Case of a Conglomerate Reservoir in the Karamay Oil Field |
金凌萱 |
刘钰铭 |
Lithosphere |
本文将神经网络的方法引入水敏测井解释工作中,分别使用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对克拉玛依油田一砂砾岩油藏的粘土矿物和水敏指数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论:①在缺少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的情况下, 可利用伽马、中子、密度、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来建立粘土矿物含量模型。②神经网络模型对该地区进行水敏指数的计算相比于线性回归具有明显的优势,其预测结果与水敏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准确率较高,能为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更加真实地依据。 |
3 |
Alternate routes to sustainable energy recovery from fossil fuels reservoirs. Part 1. Investig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reactions between sulfur oxy anions and crude oil |
金宵 |
吴嘉 |
Fuel |
当今世界的能源格局处于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期。在探究零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开采工艺过程中,H2S是较好的电子穿梭载体。本研究采用多种无机硫化物与原油的反应体系,探究其在工业时间尺度下快速氧化原油的可能。研究表明,多硫化物(含S-S键)是高效的电子转移载体。快速氧化过程中,无机硫化物可以氧化长链烷烃和芳烃,且未伴随有机含硫化合物的整体富集。该过程中,高丰度的二苯并噻吩以及苯并萘并噻吩可能与热成熟作用有关。 |
4 |
Kinetics and fate of organosulphur compounds during the metagenesis stage of thermal maturation: Hydrous pyrolysis investigations on dibenzothiophene |
金宵 |
吴嘉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有机含硫化合物在沉积有机质的形成、保存、热演化以及油气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超深地层油气勘探领域,高过成熟阶段的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尚比较薄弱。本研究发现,在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脱氢多以芳-芳缩合为主,其活化能约为60 kcal/mol。基于有机成因脱氢而产生的硫化氢,可以结合地热史和有机元素组成进行定量预测。以四川盆地为例,有机S/C比约为0.06的富硫固体沥青可以在盆地深层产生约1.58mg/g的H2S。 |
5 |
不同洗脱法分离沥青质吸附烃的对比 |
方朋 |
吴嘉 |
石油学报 |
本文以川西北矿山梁地区的天然沥青样品,通过沉淀法、抽提法、离心法和柱层析法分离沥青质中的吸附烃。结果表明,不同洗脱法对沥青质吸附烃的分离效果不同,这会使产物的族组成及分子标志物产生分馏。沉淀法、抽提法对沥青质吸附烃的分离效果有限,而离心法能够明显分离出吸附烃。分子标志物参数的变异揭示了样品游离烃遭受了中等—严重程度的生物降解,而吸附烃则得到了沥青质的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更真实的地球化学信息。 |
6 |
Shale Oil Potential and Mobility of Low-Maturity Lacustrine Shales: Implications from NMR Analysi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
陈迪 |
姜福杰 |
Energy & Fuels |
本位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南浦凹陷始新世沙河街组湖相页岩(MES页岩)中的石油运移和页岩油潜力进行了评价。低成熟度MES页岩具有低孔隙度,NMR孔隙度范围为4.29-7.41%,含油饱和度为9.35-36.09%. 孔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大小从纳米级到微米级不等,主要为中孔。流体的孔隙结构复杂,具有良好的自相似性和高分形维数。丰富的脆性矿物具有相对较高的脆性指数值,有利于MES页岩的破裂。由于低成熟度页岩中的高粘度和重油,本研究建议采用体积松弛法来分析油的性质。MES页岩的油粘度主要在2至70 cP之间。粘度低于10 cP的可动油占总充油孔隙空间的53.66%。对于以MES页岩为主的黑色泥页岩,热成熟度影响岩石的孔隙度、粘度、游离烃含量和含油饱和度。热成熟度越高,孔隙空间越发育,孔隙度越高,游离烃含量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 |
7 |
Detrital zircon U~Pb~Hf isotopes from the Yanliao intracontinental rift sediments: Implications for multiple phases of Neoarchean~Paleoproterozoic juvenile crustal growth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
刘小平 |
刘汇川 |
Gondwana Research |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燕辽裂陷槽长城系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燕辽裂谷形成时间约为1680 Ma,碎屑锆石U-Pb年龄具2.7~2.5Ga和2.2~1.9Ga 两个年龄频谱,εHf(T)值高且为正,值为+0.1~+34.6。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碎屑锆石均来源于北部基底岩石,代表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新生地壳。 |
8 |
Improve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ault vertical sealing: A case study from the eastern Pinghu Slope Belt of the Xihu Depression, EastChina Sea Shelf Basin (一种改进的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东部为例) |
王福伟 |
陈冬霞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断层封闭性评价对于揭示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分布差异和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岩石变形及毛细管/渗透性封闭机制,确定了断面正应力、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岩抗压强度是决定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三个主控因素。结合基于测井岩石力学特征预测和指示断层岩组成的断层泥比率(SGR)评价,提出了估算断层岩抗压强度新方法。最终定义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指数对研究区断层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揭示了断层控制下的垂向油气运移和聚集特征。 |
9 |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aprock sealing controlled by fault activit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sponse: K gasfield in the Xihu Depression, East China Sea Basin (砂岩输导层输导性能的定量评价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坡沙三中亚段为例) |
王福伟 |
陈冬霞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砂岩输导性能评价对于分析油气侧向运移与聚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定量表征和实例研究不足。本文以东营凹陷南坡沙三中亚段输导层为例,综合砂地比、渗透率、砂岩产状定义了相对运输指数(RTi),以定量表征其输导油气的能力,并利用油气通道指数和油气运移强度指数揭示了RTi与油气运移和聚集规模的关系。其中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主要分布于RTi相对高值区,且通常与RTi值持续增大方向相对应,导致了三个主要优势运移路径的形成。此外,RTi值与油气运移强度呈正相关,沿不同优势运移方向上的油气运移强度差异导致了东营凹陷南坡边缘不同位置上的油气成藏规模不同。 |
10 |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rude oils in the Qionghai Uplift,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fshore South China Sea (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原油的运移及其成藏机制) |
解广杰 |
陈冬霞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油气运移是油气成藏的关键,琼海凸起油气来源及其运聚研究对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琼海凸起典型油藏的油源;并利用各项参数分析构造脊、断层和砂体特征及其对原油运聚的影响,进而表征了琼海凸起原油的运移特征;由此提出了表征琼海凸起原油的来源、运移和聚集的成藏模式。较于前人研究,基于油源的运聚研究更为细致,全面表征了琼海凸起原油的来源,该油气成藏模式为将来的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 |
11 |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an under-pressured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Shaximiao Formation, Central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异常低压分布及成因特征) |
王翘楚 |
陈冬霞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四川盆地中部沙溪庙组近年勘探开发取得巨大突破,然而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储层压力系数普遍呈现异常低压,其分布和成因不明,制约了下一步勘探进程。本文通过地质过程,定量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剥蚀卸载作用和地层降温作用是地层压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生烃增压的差异增补是地层压力复杂分布的主因。该研究系统剖析了研究区致密储层异常低压的成因,并对油气充注成藏过程分析提供了指导作用。 |
12 |
Evolution of abnormal pressure in the Paleogene Es3 formation of the Huimin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古近纪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异常压力演化历史分析) |
王翘楚 |
陈冬霞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沙三段地层压力呈现超压,常压,负压同层发育的复杂分布特征,其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尚不清楚,现有的地层古压力恢复方法亦不成熟。本文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法,等容线交会法,地质过程定量分析和盆地模拟结合的方法恢复了研究区古压力演化历史。该研究明确了欠压实,生烃,地层抬升,降温和烃类逸散等过程对于地层异常压力变化在不同时期的贡献,形成了较为可靠的异常压力成因演化模式。 |
13 |
Influence of the Pore Structure on the Methane Adsorption Mechanism in the Upper Triassic Lacustrine Shales from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川西上三叠统湖相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机制的影响) |
刘子驿 |
陈冬霞 |
energy and fuels |
阐明湖相页岩中甲烷的吸附机理对于湖相页岩气储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N2吸附等实验分析了存在于不同页岩岩相中的孔隙结构;结合甲烷等温吸附曲线,通过赤池信息准则确定了页岩中的甲烷吸附模型;并利用表征流体吸附-扩散的一阶速率模型阐明了不同页岩岩相适合不同甲烷吸附模型的原因;最终利用N2吸附实验得到的累积孔径密度与甲烷吸附模型计算的绝对吸附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定了湖相页岩不同孔径控制下的甲烷吸附机制。 |
14 |
川中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二亚段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类型及其特征 |
雷文智 |
陈冬霞 |
地球科学 |
湖相页岩非均质性强,有利岩性组合的研究对目标层段的选取较为关键。基于21口取心井的观察与描述、有机质含量与主微量元素测定等,并依据层系中介壳富集的特点,识别出介壳层岩性段,以此划分了4类岩性段及4类组合类型;并通过古环境特征差异探讨了4类岩性段的页岩油潜力,明确了半潮湿-潮湿的古气候、较高的古生产力、合适的沉积速率,以及缺氧还原、半咸水-淡水环境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进而优选出C页岩夹介壳层段为有利岩性段,D纯页岩段次之。 |
15 |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区断砂组合样式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
廖文毫 |
陈冬霞 |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在陆相断陷盆地中,断裂与砂体是构成油气运移输导网络的主要要素。为了探究断砂组合输导条件控制下的油气运聚规律,本研究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及砂体反演结果,将断砂组合样式划分为3类4种;利用断裂输导概率拟合与砂地比值对断砂组合的输导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不同样式断砂组合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基于断裂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中作用不同而进行的断砂组合样式划分能更系统的描述断砂控藏作用,并有效预测油气在平面及纵向的分布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