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 1985年生于山东临沂,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质学专业;2008年、2011年毕业于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硕士学位、地质学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目前主要从事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级精品课“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教学骨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沉积储层研究创新团队研究骨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学骨干教师、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会员、国际沉积学会(IAS)会员、北京地质学会会员。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科研攻关项目5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省部级教学奖励5项,在沉积地质与油气相关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102249
E-mail:haitao.sun@cup.edu.cn 办公电话:010-89733322
1.主讲课程及研究方向
1.1 主讲课程:
本科生理论课程: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校级精品课)
本科生实践课程:普通地质实习、综合地质实习
研究生课程:储层成岩作用与评价
1.2 研究方向:
(1)沉积岩石学
利用岩矿分析测试手段开展沉积岩岩石学特征研究,利用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分析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特征。
(2)储层地质学
主要以露头和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各种岩矿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解释,开展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评价,如孔隙成因及演化、有利储层分布等,预测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带。
(3)应用沉积学
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特殊沉积体的成因和分布研究,解决特殊岩性体在油气勘探过程引起的工程问题;使用地质研究和地质力学研究方法,开展近井筒储层品质评价与预测,给储层压裂改造方案提出建议。
2.代表性成果:
2.1代表论文:
[1] Haitao Sun, Dakang, Zhong. 2018. Origin and forming process of the porosity in volcan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 of China.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350:61-68.
[2] Haitao Sun, Dakang, Zhong, Weijia, Zhan. 2019.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of Songliao Basin, China: A case of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volcanoporosity and diagenesis.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37(2): 607-625.;
[3] 孙海涛,张玉银,柳慧琳,等.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类型及其成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年5月, 39(2):318-329;
[4] 孙海涛,谢瑞,钟大康,等.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末期古海洋环境研究的若干问题. 地质科学, 2018年4月, 53(2): 697-713;
[5] 孙海涛,钟大康,李勇,等.超深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成因及控制因素—以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年5月,48(3):693-704;
[6] 孙海涛,钟大康,刘洛夫,等.沾化凹陷沙河街组砂岩透镜体表面与内部碳酸盐胶结作用的差异及其成因. 石油学报,2010年10月,31(2):246-253;
[7] 孙海涛,钟大康,张思梦,等.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分布差异.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年10月,37(5):561-567;
[8] 孙海涛,钟大康,张湘宁,等.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沉积学报, 2011年8月,29(4):724-734;
[9]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等. 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沉积学报,2021年10月,39(5):1057-1067;
[10] 孙海涛,李超,钟大康,等.渤中25-1油田沙三段低渗储层特征及其成因. 岩性油气藏,2014年6月,26(3):11-16;
[11] 孙海涛、钟大康、吕惠贤等. 2018-03-16.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ZL201510977425.2.(发明专利)
2.2 获得奖励:
(1)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 一等奖,(5/7, 2018)
(2)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储层研究创新团队)
(3)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6/11, 2017)
(4)2017年首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 三等奖
(5)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三等奖
(6)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比赛 优秀奖
(7)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第1名)
(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学骨干教师(2016)
(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2015-2017)
(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教师(2014-2016)
(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十二五”突出贡献教师(2016)
(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生科技创新 优秀指导教师 (2014)
(13)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知识竞赛 获三等奖(2015)
(14)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获二等奖(2014)
(15)《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优秀审稿专家(2019)
2.3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302108)
(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20130007120002)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02-004-011)
(4)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库车坳陷新生界砾岩层与膏盐岩层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2009-2011)
(5)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库车坳陷新生界砾岩层与膏盐岩层分布规律研究(2011-2012)
(6)中石油华北油田,复杂断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岔河集油田砂体刻画及剩余潜力评价(2012-2013)
(7)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冲断带中生界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描述与主控因素研究(2013-2015)
(8)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中25-1及渤中34-2/4低渗油藏储层评价、预测及定量表征(2013-2014)
(9)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中心,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综合分析(2015-2016)
(10)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简阳-自贡地区雷口坡组含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及勘探目标优选(2016-2017)
(11)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安岳气田磨溪22井区灯四气藏储层模式及综合地质研究(2016-2017)
(12)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宜宾西部地区下古生界-震旦系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选择(2017-2018)
(13)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惠州凹陷珠海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2017-2018)
(14)中石油廊坊分院,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体系与有利砂体发育区预测(2017-2018)
(15)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西北部地区雷口坡组沉积、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评价研究(2018-2019)
(16)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西北部双鱼石-九龙山地区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研究(2018-2019)
(17)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克拉苏构造带古近系膏盐岩分布规律及对钻井工程的影响研究(2018-2020)
(18)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西北部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评价(2019-2020)
(19)中石油西南油气田,中坝-双鱼石地区栖霞组有利储层展布及目标优选(2019-2020)
(20)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高石梯以南地区龙王庙组有利勘探目标选择研究(2020-2021)
(21)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东北地区侏罗系致密气潜力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2020-2021)
(22)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裂缝性地层近井筒三维储层品质评价及在储层改造中的应用(2020-2021)
(23)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东北地区侏罗系下统凉高山—自流井组沉积体系研究及勘探有利区带优选(2021-2022)
(24)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含油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区带评价(2021-2022)
(25)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构造带地质力学特征与储层品质差异深化研究(2022-2023)
(26)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桑托斯盆地湖相碳酸盐岩成因模式与储层分类评价研究(2022-2023)
(27)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储层微观结构表征研究(2023-2024)
(28)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阿拉姆区块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与储层综合评价技术研发(2023-2024)
(29)中海油研究总院,奥陶系碳酸盐岩及石炭系铝土岩沉积演化规律及有效储层形成机理研究(2023-2024)
(29)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沉积充填特征研究(2024-2025)
(30)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克拉苏构造带典型构造应力控储作用研究(2024-2025)
(31)中石油川庆钻探,阿姆河右岸B东区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储层研究(2024-2025)
(32)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高效运聚机理与成藏差异性研究(2023-2025)
(33)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四川盆地元古界-中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评价(202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