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上午,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举办了第7-8期学术沙龙暨优秀校友系列报告,本次学术沙龙邀请到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田辉研究员以及卢鸿研究员做学术报告,由罗情勇教授主持,地球科学学院曾溅辉教授、陈践发教授等约40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
田辉研究员开展了题为“川中震旦系天然气的成因与成藏特征探讨”的学术报告,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为重点靶区,认为川中磨溪-高石梯震旦系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三类甲烷包裹体记录了古油气的形成过程,证实震旦系古气藏形成时为半开放体系,认为非古油藏发育区仍有可能发现气藏,为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卢鸿研究员开展了题为“茂名盆地新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的结构、碳数、分布与重碳同位素成因之谜”的学术报告,通过古环境、古气候、古生物与有机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修正了两个C30-HBIs,发现了C33-新丛粒藻烷酮的并对C33-新丛粒藻烷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与修正,解释了茂名盆地新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重碳同位素成因机制。
两位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并激发了热烈的讨论,有助于促进知识交流和学术思考,使听众对川中震旦系天然气的成因与成藏特征和新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的地球化学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田辉个人简介: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研究员,现任科技与平台处处长、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在深层油气成因成藏、高过成熟页岩含气性评价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新认识,相关成果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Chemical Geology、Precambrian Research、AAPG Bulletin、Organic Geochemistry、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期刊发表50余篇SCI论文,H-index为27,SCI他引1800余次,3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 Top 1%“高被引论文”。担任国际油气领域主流SCI期刊《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领域编辑(Section Editor)、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油气地球化学与成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卢鸿个人简介: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研究员,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专业为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研究方向为油气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承担页岩气、水合物、烃源岩生烃、油藏地球化学等科研项目,在相关领域累计发表各类文章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