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由地球科学学院朱筱敏教授负责的《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和由谢庆宾、牛花朋副教授负责的《矿物岩石学》教学团队,到北京门头沟下苇甸开展野外备课活动。参队的老师包括鲍志东、季汉成、金振奎、钟大康、鲜本忠、董艳蕾、朱世发、孙海涛、梁婷、赖锦和王俊辉。
华北地台在寒武纪经历的多次海进海退,并形成大套的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包括:昌平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是华北地台寒武系出露完整且沉积现象丰富的地层剖面之一。在野外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就岩石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微相以及沉积层序开展了热烈的讨论:1)识别出代表陆棚相至深缓坡相泥灰岩,代表浅缓坡至颗粒滩相的鲕粒灰岩,并确定了由二者构成的一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和三级沉积层序;2)明确了在张夏组和崮山组中呈串珠状分布的穹窿状构造属于叠层石,归类为“微生物礁”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物礁;3)明确了从徐庄组开始大量发育的竹叶状灰岩代表了寒武纪时期频繁发生的风暴沉积。
通过此次备课,老师们确定了八个观察点进行标记和取样,并将尽快完成野外实习指导书的编写,为该剖面的野外教学提供翔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