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下午,地球科学学院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震在地质楼823开展了题为“沉积盆地孔隙动力学基础模型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由刘成林教授主持。
在刘震教授的报告中,介绍了孔隙型介质静力平衡方程与颗粒应力模型、地温与地层压力理论关系及地温-地压系统模型、压实过程砂岩孔隙度与埋深和时间的双元函数模型、砂岩埋藏过程颗粒溶蚀增孔定量模型、砂岩孔隙度演化过程分段组合定量模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与泥岩孔隙度理论关系模型共六个基本模型。刘震教授在介绍每个模型过程中都提到了前人在这个领域提出的观点、论据和模型。然后,刘震教授在使用前人提出的模型过程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追根朔源的方式对前人提出的方法模型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研究数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模型。以孔隙型介质静力平衡方程与颗粒应力模型为例,刘震教授给出了前人总结的利用有效应力计算超压的模型,而在使用该模型预测超压时刘震教授发现其得出的结果与实测值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刘震教授仔细阅读了该方法提出的原始文献,通过大量的思考总结出了该模型的理论漏洞。在对岩石孔隙骨架和流体之间关系的仔细思考下,提出了颗粒应力是岩石骨架受到的实际应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据此提出了孔隙型介质静力平衡方程与颗粒应力模型。刘震教授在报告中多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诫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敢于大胆假设,但要小心论证,创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重要的是要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在刘成林教授的主持下,刘震教授与现场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友好的互动讨论,现场师生积极提问,刘震教授耐心解答,报告交流内容十分精彩。最后,刘震教授告诉我们经典模型中往往存在经典的科学问题,需要我们大胆去挖掘,而所谓成熟的模型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成熟模型,只有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
刘震简介:男,1963年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毕业;1990年石油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AAPG和SEG会员,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上油气》编委。先后为本科生主讲“地震地层学”、“地质思维科学”和“地震资料地质解释”三门课程,为研究生主讲“层序地层学”和“高等石油地质学”两门课程。曾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和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研究,负责“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油气专项多项子课题(或专题)等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油田勘探生产项目多项。
刘震教授做报告
刘成林教授对刘震教授的报告内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