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地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龚承林博士和美国堪萨斯大学Michael D. Blum教授、浙江大学王英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畅松教授、中海油研究总院徐强博士合作完成的学术论文《Can climatic signals be discerned in a deep-water sink?: An answerfrom the Pearl River source-to-sink sediment-routing system》已在线发表在地质学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SA Bulletin》)上。《GSA Bulletin》是《Geology》的“姊妹刊”,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当前影响因子为4.212,五年平均影响因子为4.566,属于地学SCI一区TOP期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龚承林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论文以我国南海北部珠江源汇系统为例,剖析了气候因子在源汇系统(source-to-sink system)中的传输和响应,取得了三点重要认识:(1)气候因子(东亚季风)控制了源汇系统中“汇”(海底扇)的岩性特征;(2)气候诱发的海平面变化(mid-Pleistocene climatetransition)控制了源汇系统中“汇”的体积大小和沉积物向深水中搬运的效率(sedimentdelivery rate);(3)大型源汇系统中“源”和“汇”的过程响应存在约十万年尺度的滞后时间(diffusive response time)。与传统的强调构造、海平面变化不同的是,该研究强调了气候变量对源汇系统的控制机理,揭示了大型源汇系统的滞留时间(lag time)。这些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例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Brian Romans教授认为该研究揭示了气候变量对源汇系统过程响应的控制机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源汇系统的过程响应”这一学科前沿。
龚承林博士2014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导师为王英民教授),而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导师Ronald J Steel教授)研究,于2017年9月受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青年学者”回校工作。其主要从事深水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现任《AAPG Bulletin》副主编、《Petroleum Science》副主编、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兼职硕导(Member of Master’s Thesis Committees)。
有关该研究的详细内容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