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由地球科学学院陈践发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氦气资源分布预测技术”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我校成功召开。该项目是我国氦气资源勘探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学校“十四五”开局之年牵头承担的第二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汇聚了我国氦气资源勘探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6家单位共同承担。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朱庆平处长,专家组组长金之钧院士、副组长匡立春教授、王铁冠院士、李根生院士以及专家组成员共12位项目专家,我校科技处和地学院相关领导,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30余名研究骨干参加会议。
副校长李根生院士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欢迎辞,表示将依托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及地球科学学院的科研力量,全力保障项目研究顺利实施并取得突出成果。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朱庆平处长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管理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邱楠生院长表示地球科学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项目组高质量完成各项科研任务。项目负责人陈践发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就项目及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对项目和四个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认真评议,认为项目和课题目标明确、内容适当、技术路线合理、预期成果符合国家专项成果要求,并针对项目将面临的技术和具体实施工作难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致同意项目和课题的实施方案。
“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氦气资源分布预测技术”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本项目旨在从富氦天然气藏形成全过程的角度,将氦源(岩)、氦释放、氦运聚、氦成藏到氦封存等环节和过程作为完整研究体系,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开展幔源与壳源氦富集的定量研究,揭示地壳深部和上覆沉积层氦气动态运聚耦合机理,建立氦源(岩)中氦气释放动力学理论、氦气运移和聚集动力学理论,阐明富氦天然气藏动态富集机制,建立富氦天然气富集成藏理论。构建以富氦天然气有利分布区带及勘探目标预测技术为核心的氦资源分布预测技术体系,为我国解决氦资源严重短缺,寻找富氦天然气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