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下午,地球科学学院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邀请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晓波博士,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涛博士,在地质楼823开展了作题为“氦气形成机制、富集成藏主控因素与我国氦气资源潜力”和“玛湖大油区发现之旅与全油气系统理论实践”的学术报告,由罗情勇教授主持。
在王晓波博士的报告中,介绍了“氦气的重要性及全球进展、氦气形成机理与成因来源、氦气资源评价技术与潜力以及氦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模式”四个方面内容。王晓波博士介绍了氦资源量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和我国富氦气藏的勘探进展情况,并指出我国氦需求量大且日益增长,严重依赖进口。之后阐述了氦气的成因类型,指出地下的氦资源分为壳源氦和幔源氦,并强调了不同成因氦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和判识方法,并介绍了氦气在地质环境下的分布规律。王博士还介绍了氦气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由于氦气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团队在研究氦气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勘探院逐渐研发了一套天然气氦气含量综合检测与评价技术,并开展了不同单位、多种氦气检测方法对比分析,最终确保了氦含量数据准确可靠。从运移方式到富氦气体的保存,富氦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在运移与聚集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王博士在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之后,最后总结了富氦天然气的四种成藏模式。
吴涛博士介绍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的基本概况和勘探历程,分享了玛湖大油区发现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地质认识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通过突破砾岩沿盆地边缘分布的传统沉积学观点,创建大型退覆式浅水扇三角洲砾岩满凹沉积模式,突破源储一体大面积成藏的常规认识,形成了凹陷区源上砾岩大油区成藏理论,从而指导玛湖凹陷勘探实践,发现了世界范围内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玛湖大油田。近年来,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引入玛湖凹陷的勘探,建立了四类岩相控制下的常规油藏、致密油、页岩油三类油气资源有序分布模式,二叠系风城组已成为玛湖凹陷最重要的接替层系,十亿吨级的源内非常规大场面基本形成。玛湖凹陷大油区的发现之旅是含油气系统理论发展的缩影,为全油气系统理论构想提供了第一个实证。在全油气系统勘探模式指导进凹勘探,在盆地上二叠统形成了整体突破的态势。通过持续攻关与系统总结,构建了新的涵盖常规、非常规新内涵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阐述了全油气系统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两个报告交流内容精彩,理论与实践结合,氛围轻松活跃,最后两位汇报专家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王晓波个人简介: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青年科技英才,2016年度勘探院“青年十大科技进展”获得者,主要从事集团公司氦气资源普查与评价、氦气成藏与富集规律研究,公司氦气资源开发利用与业务发展规划部署等决策支撑工作。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1项、专题6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专题3项,主持局级项目2项;获省部级奖4项、局级奖12项;编写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及公司总部等决策参考或高端建议4篇;发表论文35篇,SCI 12篇、EI 10篇,编写专(译)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研制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次,汇报交流13次;担任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Geosciences Journal,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石油学报等国内外SCI、EI期刊审稿人。
吴涛个人简介: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腹部地区油气勘探部署与地质综合研究、天然气勘探评价与储量计算。新疆油田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级工程师,中国石油首届青年科技英才。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2项,负责国家、省部级10项重大科技成果总结与组织申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学会百篇优秀论文奖2次、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3次,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7篇,参编专著3部。
王晓波博士做报告
吴涛博士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