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和31日,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系成功举办了2021年学术年会系列活动。本次年会包括三个环节:2位校外老师线上学术交流、15位校内研究生线下学术报告、9位校内教师线下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学术年会吸引了50余名地质类大一同学和80余名研究生现场听会交流,140余名校内外老师同学线上交流。此次科研盛会搭建了地质学人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围绕地球科学前沿和热点研究展开学术讨论,交流学术思想,探讨科研成果。同时激发了地质类大一新生和各级同学学习兴趣,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师生交流,践行了‘三全育人’之科研育人。本次学术年会由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
30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车晓超副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金高教授受邀,分别在线上做了学术报告“月球玄武岩-时代与成分”和“大陆岩石圈山根的起起落落”。车晓超副研究员生动介绍:月球是人类深空探测的大本营,是了解地球过去及未来的窗口!刘金高教授形象比喻:地幔是大陆岩石圈的根,是支撑上覆地壳运动、演化与稳定的基石!朱世发教授和孙晶副教授分别在线下和线上主持了交流报告。
30日上午和下午在地质楼714,4位博士生和11位硕士生的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专业方向。在精心准备之下,每位同学都做了精彩的成果展示和汇报。经过金振奎、朱世发、陈石、李壮等评委老师评比,其中3位同学的报告获得一等奖、4位同学获得二等奖、8位同学获得三等奖。金振奎教授、龚承林教授和王俊辉副教授为获奖同学赠送新书和提供奖金,以示勉励。
31日下午在地质楼204,金振奎、陈书平、于福生、鲜本忠、朱世发、龚承林、葛智渊7位教授,李壮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彭俊文,共9位地质学系教师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讨论,会场学术气氛浓厚、轻松愉快。收官2021,迎接2022!
车晓超副研究员2019年成为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铀铅、铀系年代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月球岩浆活动历史;月球前酒海纪-雨海纪时期撞击事件;地球冥古-太古代时期撞击事件等。他是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首篇成果(Science)的第一作者。
刘金高教授系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他一直致力于亲铁性元素及其放射性同位素体系的地球化学研究。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EPSL、GCA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并担任GCA副主编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
获奖 |
学生姓名 |
学术交流题目 |
指导 老师 |
一等奖 |
崔航(博士) |
川东北大安寨段湖相细粒混积岩沉积储层特征 |
朱世发 |
朱一杰 |
晚中新世以来若开陆缘深水水道形态-沉积转换及其对布拉马普特拉河路径迁移的响应 |
龚承林 |
杨帆 |
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条带状铁建造和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李 壮 |
二等奖 |
李一超(博士) |
深时源汇系统对构造运动的响应机制: 来自珠一坳陷古近系锆石U-Pb年龄的记录 |
龚承林 |
杨少航 |
四川盆地东南部构造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的初步认识 |
罗 良 |
万超凡 |
东营凹陷沙四下—孔店组储层特征及质量控制因素 |
朱世发 |
于志琪 |
高分异花岗岩双胞胎元素解耦机制研究 |
刘汇川 |
三等奖 |
刘濮毓(博士) |
渤中凹陷南部深水湖盆中洲-扇耦合关系及沉积物分配 |
龚承林 |
张婧琪(博士) |
准噶尔盆地南缘撕裂断层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基于构造物理与数值模拟对比方法 |
于福生 |
邵龙飞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纪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于福生 |
张新智 |
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剖面三叠系-侏罗系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
方琳浩 |
戈道瑶 |
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南段覆盖型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龚承林 |
王海屹 |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地区明化镇下段陆相河流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
龚承林 |
阳美雪 |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 |
邱楠生 |
李红斌 |
苏北盆地阜宁组页岩工程品质测井评价 |
王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