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8日,由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在团队负责人、国家教学名师朱筱敏教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季汉成教授带领下,邀请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专业的陈书平教授和地球物理学院测井专业的毛志强教授,联合到河北滦平开展多学科交叉野外教学研讨活动。参队的老师还包括沉积教学团队的朱世发、董艳蕾、史燕青、王嗣敏、葛智渊、温顺久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张卫丹老师。另外,还有11名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地质考察活动。鲜本忠和王俊辉老师也带领正在上《野外地质考察研讨课》的研究生们一同前往。
本次野外研讨的观察点滦平盆地是《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滦平县城附近,距离北京大约180km。滦平盆地呈NE-SW走向,长约40km,宽约20km,面积约800km2,中生代时期为受北侧红旗断层控制的典型断陷盆地。盆地基底为新太古界变质岩及古元古代侵入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是主要成盆期, 充填了巨厚的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和近源粗粒(扇三角洲)的陆源碎屑岩。河北滦平大屯乡的东院、西院和曹营路线为本次考察的重点,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和各位老师的热烈讨论,认为断陷湖盆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和重力流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并明确了各类沉积微相的颜色、岩性、沉积序列、沉积构造以及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等典型鉴别标志,另外也深入探讨了断裂特征、断裂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与以往滦平沉积盆地地质考察相比,本次地质考察研讨具有下列特点:1)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沉积、构造、测井等专业多学科教授组成教学团队,针对断陷湖盆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地球物理响应开展研讨活动;2)根据当今先进的“源汇系统”思想,从侏罗系张家口组火山(碎屑)岩(母岩)开展识别、定名、描述,到白垩系西瓜园组近源粗粒沉积物沉积特征(相标志)的描述及其与侏罗系张家口组火山(碎屑)岩对比,建立了完整的源汇体系;3)师生比高(1:1),地质考察过程中,现场解读知识点,增加问答环节,提升了学生参与度和教师研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4)提供了实习指导书,发放了思考问题,每条实习路线均有地质特征总结,建立沉积(构造)模式,呼应实习指导书中的思考题;5)东院-西院剖面和曹营剖面中扇三角洲-重力流沉积特征明显,构造地质现象丰富,是值得再次考察的断陷湖盆露头剖面;6)野外露头与室内授课相比,具有直观,实践性强,互动性好的特点,跨学科的深入研讨使得团队的每个人都收获满满,本次教学活动必将助力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双一流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