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
研究生应该具备怎样科学品格
2006-04-18
严谨态度要从小事做起
研究生必须学习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做一个有品德的科学家。
大家知道科学家不是生存在真空里,是在一个社会里面,在学术界、在社会上有品德的科学家才会受到多数人的尊重,他的工作才使人信服。有品德的科学家是严谨的,是讲公德的,是有诚信的,是尊重事实,并捍卫真理的。不要有了结果,即使数据靠不住,自己都不能信服的东西,也出文章。今年这文章出了,下面做不下去了,别人不能重复,那你的名声就毁了。假如你的发现是吸引大家注意的,将来大家知道这个工作是错的,你的科学生涯就会有污点。不可以为了眼前出一篇文章,将来后患无穷。
严谨态度要从小事做起,你到公用实验室使用仪器,该签名时就签,应该怎样操作就怎样操作,要守规矩。想省事走小路和占小便宜反映了你的态度,这种态度积累在一起成为习惯,到最后就会犯大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严谨的态度,这是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注意到和重视的。
要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
科学家的品德同样也反映在与人合作的态度上。跟人家交流合作必须是公平互惠的。合作是一个科学家要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假如你不会合作,在未来的科学世界里你必定是非常局限的。学会怎样做一个好的合作者是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怎样合作,从做学生开始就要学习,因为在做学生时合作是最多的,老师交给你的工作是整个项目的一部分,你要跟别人合作。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到了国外后,很常见的一种想法就是认为你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就要竞争,要竞争就要厉害,要抢,不能退让。中国人过去都是软弱,被欺负,所以现在要竞争,要抢,有一个便宜就占一个便宜,有好处不拿白不拿。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短视的、浅薄的态度。你总是占便宜的话,人家就不跟你合作了。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了文章谁做第一作者?都认为自己贡献最大,自己应该是第一作者。但是要量化贡献并使每个当事者都认为是完全公平的,非常困难,每个人的算法都不一样。有些时候很难去断定你的贡献一定是55%,所以你是第一作者,别人贡献是45%,所以是第二作者。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导师做主,导师要公平,要做一个合适的评估。
我们不要因为无法成为第一作者就认为这世界太不公平。其实没有百分之百的公平,假如这次你感觉吃亏了,你以和气的态度接受这个事实,下一次自然会有好的安排。即使你的合作者这次占了便宜,下一次他可能认为应该让你多得一点。这都是有来有往,不要以为此时此刻一定要什么事情都是你第一,要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与人家合作时,对于文章排名,一般我都是很好商量。多年来,我都有很好的合作者,我自己也有很多收获,因为这些合作使我自己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也扩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总的来说,这对科学是有好处的。其实学生也一样,在一项工作中谁的贡献怎样,大家心中会有正确的估量。所以,大家合作时不要斤斤计较,要以做科学为主,不要因为计较眼前的利益而把自己的名声搞坏。
我知道国内有些导师甚至对没有参与工作的学生或其他有关系的人也会给个好处,把他的名字放在文章上。还有的导师跟人家合作就一定要坚持自己占绝对的好处,到最后常常导致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讲实话 不浮夸
另一个与科学家品德有关的事就是国内科技界普遍的浮夸风。
用文字或在公开场合描述你自己的成就,有时候也许比较难做到完全客观。但现在国内许多对个人或单位研究工作的意义或取得的成就的描述,常常夸大得不成比例。有人辩解说“这是公关,为了经费和名声,这是必须做的”,“每个人都这样做,国外的科学家也是这样公关的”。
我不赞同这种态度。如果过分夸大事实、不诚实的、欺骗的行为是所谓的国际趋势,我们也不应该遵循这样的趋势。我反对科学家像商人一样,用尽一切办法,包括欺骗,去“推销”他自己和他的单位。我坚信一个有品德的科学家应该是诚实的,即便是面向“无知”大众或那些不懂得他的研究领域的领导也必须是诚实的。
当一个科学家成为科学管理者时,应更有义务坚守科学家的行为准则,讲实话,不浮夸。中国科技界盛行的浮夸,包括申请经费时的浮夸风,归根结底是因为科学家不能坚守基本的品德。这种浮夸风已经成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中国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尊重的主要障碍。我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下一代的科学家能纠正这种不良的社会倾向,要对自己、对科学、对社会都能坚守诚信的品德。
有两句话,可以送给大家做座右铭,这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胡适说的。第一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二句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能严守这两个座右铭,你将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蒲慕明)
链接
蒲慕明:著名美籍华裔神经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自1999年11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简称神经所)所长。
在他的带领下,神经所近几年在基础科研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仅2005年,就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在《细胞》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实现了中国内地25年来“零的突破”。
因为杰出的贡献,在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蒲慕明获得了2005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