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
高等工程教育: 校企合作建优秀工程师成长平台
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促进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急需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同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要求高等教育更加面向社会、贴近经济建设主战场,更加注重工程技术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其中深化校企合作,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有效途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实际能力和个性品格。简而言之,企业需要未来的优秀工程师“头脑灵活”、“双手勤劳”和“脚跟稳健”。
所谓“头脑灵活”,就是要有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善于实施的创新意识。所谓“双手勤劳”,就是要有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灵活应变的实践能力。所谓“脚跟稳健”,就是要有勤奋工作、忠于企业、甘于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有自觉拓展、善于应用、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要有尊重他人、相互信任、取长补短的合作能力,要有主动融合、善于表达、快速响应的沟通能力。
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期,我们分别与企业领导、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部门,包括刚离校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对校企合作培育工程技术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三条。
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要等同重视,做到学以致用
在工程本科教育中,部分专业设置范围较大,如目前的材料专业,由于考虑拓宽就业面,课程设置“口径”比较宽,包括了高分子工程材料和铸造专业,但专业重点不突出,学生工作后进入角色比较慢,企业培养周期长;部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期望有距离。
分析其原因,一是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快速,专业门类比高校专业设置更精细。二是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企业界与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三是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建议和做法是:企业应为高校专业课教学提供实际案例。在这方面,上汽曾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上海泛亚技术中心从技术上全面支持上海交大,将别克凯越轿车中不涉及知识产权的副仪表盘及手制动系统的概念设计,提供给在校学生进入教学和试验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还不够,企业应该把类似于这样的实际案例更多地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上汽将继续通过上汽教育基金会鼓励高校教师编写有特色的专业教材,并准备通过上海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一些企业专家支持高校编写和修订能充分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汽车专业教材。同时,我们还将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开设专题讲座,并视其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调研丰富实践经验。校企要把教师调研和学生实习抓实抓细,从政策、制度和具体操作上,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和各种机会,进入企业开展调研和项目研究,丰富其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同时让学习能力强、提前完成课堂学业计划的学生早日进入企业实习。校企双方要共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企业不能从狭义的眼前利益对待学生的实习,要从长计议,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心会增强。
校企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培养的沟通机制。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校要“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和对社会预期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大学的教务部门、二级学院与企业界的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建立起定期的有效沟通交流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利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明确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