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
潘云鹤院士: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
2005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多达533万人,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国际竞争力报告”的统计显示,我国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名列世界最后。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规模与水平的巨大落差?如何培养一批受市场欢迎的优秀工程师?在9月24日开幕的“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工程界、教育界的多位专家多角度“把脉”我国的工程教育,分析弊端,提出建议。
毕业生得不到产业认同
工程教育质量好不好,出了校门就知道。在中国工程院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调查中,21.8%的人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环节缺失,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评价体系错位,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课程体系落后,学科交叉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多,想当工程师的少。潘云鹤表示,目前的“科学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从小培养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与高等工程教育无法衔接。
社会认同远不如几十年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