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资讯

哲学视野中的工程
工程一直是直接生产力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殷瑞钰 | 发布日期:2007-11-21 | 阅读次数:

工程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工程一直体现为直接生产力,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要形成大规模的直接生产力,仍然离不开工程化这一个关键环节。

 

从认识逻辑的角度看,认识、揭示自然界和社会事物的构成、本质及其运行规

律的是科学。概括地说,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社会事物的构成、本质及其运行变化规律的系统性、规律性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探索”和“发现”。

 

技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体现着巧妙的构思和经验性知识。而现代技术则是运用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并通过运用某种巧妙的构思和经验,开发出来的工艺方法、工具、装备和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等“工具性”手段。技术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发明”和“创新”。

 

从知识角度看,现代工程活动可以看作是以一种或几种核心专业技术结合相关的专业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非技术性知识所构成的集成性知识体系,旨在建立起大规模、专业性、持续化的生产系统或社会服务系统。工程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集成”和“构建”。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相当水平以后,建立在各类专业技术、工程系统基础上的各种行业性的专业生产、社会服务系统。产业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行业性”和“效益性”。

 

综上所述,关于自然的知识和活动可以分为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从现代知识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之间存在着若干相关的知识链(知识网络)。这是一种认识逻辑上的链接关系,而不是历史时序性的传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与产业的关系更为紧密;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工程一直就是直接生产力。

 

工程哲学应运而生

 

工程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繁衍,为了建设“家园”,为了更美好地“生活”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和所追求“理想”的一种体现。从哲学角度看,工程成果的核心标志往往是构筑一个新的存在物,即在一定边界条件下优化构建出来的集成体。

 

现代工程活动是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集成系统,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活动。技术要素构成了工程的基本内涵,非技术要素构成了工程的边界条件。工程一般是技术的动态系统,工程包含着多种技术单元的系统集成过程与系统集成体。

 

从“思维与现实”的关系看,科学、工程、艺术对应着“发现”、“创造”、“想像”的思维,表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思维”与“现实”的关系。科学“发现”集中体现了思维与现实的“反映性”关系,工程“创造”集中体现了从思维出发去构建新的现实,是“构建性”关系,而艺术“想像”则集中体现了通过思维去虚构某些图景,是“虚构性”关系。工程思维与现实世界相互关联的核心是“设计性”和“实现性”,工程思维的突出特点是“集成创新性”和“集成构建性”。

 

在认识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读出自然,读出人生,读出社会,读出“知行合一”、“和谐发展”、“和谐生存”的辩证关系。在新世纪的背景下,要思考哲学,工程应是一块新疆域、一层新境界,应该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对象;对于工程而言,也急需用哲学的思维来武装和提升,因为哲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思考或展示未来“生活”的新境界,而工程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要努力构建和实现“生活”的新境界。从这一意义上讲,哲学的超越和工程的超越存在着许多交集和并集。因此,工程需要哲学,哲学要面向工程,在工程界与哲学界的互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