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
营造鼓励创新环境迸发科技创新智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已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定位为“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 这是对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把握。十七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惫竞相进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处于培养创新人才、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文化前沿的高等学校, 理应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发挥好“ 前沿阵地” 的引领作用。
一、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新定位
世界工业强国的发展历程表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不成为其持续推进的内在动力。世纪, 现代大学制度在英国兴起, 引领英国成为持续年的世界强国。世纪, 德国洪堡的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德国迅速崛起。世纪, 美国东部和西部两个世界一流大学群的相继形成, 支撑美国近百年来世界超级强国的地位。就其原因看, 就是随着技术革命的深人,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 高等教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支撑因素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 高等教育的功能也就逐步从培养人才扩展到科学研究, 直至今天的直接参与创新创业的科学技术活动, 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 伴随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的活动, 人才培养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党的十七大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定位, 斌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能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能否培养和造就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正日益成为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支撑因素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给予高等教育的崭新定位。因此, 高等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新定位,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化改革, 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创新智惫竞相进发, 在通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上引领未来。
二、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人才成长、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高等教育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就应在自主创新上有敢于领先的作为, 为此,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创新平台的硬环境。“ 大国崛起”告诫我们, 强国之道就是领跑科学技术之道。人类重大发现和重大发明绝大多数出自于高水平实验室。中华民族在迈向世界强国的进程中, 必然面临基于国家战略工程和国家战略产业对领跑科学技术的要求。要实现这一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在基于国家战略工程和国家战略产业领城, 加快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创新平台。这一高水平创新平台是聚集和造就一流科学家、延揽和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瞄准和满足国家重大舫求的根本保障, 是营造鼓励创新环境的硬道理。
中南大学自主研发的“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在旧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支撑这一重大发明的就是建立在中南大学的我国航空制动材料研究与制造基地–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此前,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已连续空缺了年, 该奖项的诞生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要问, 这项重大技术发明是如何产生的其支撑要家又是什么呢就是瞄准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集聚了六大学科印余名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多年持续创新磨一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支持等。其中, 最为关健的支撑要素是建立于上个世纪年代初的“ 粉末冶金新材料研究室”及其后来发展成为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于一体的粉末冶金高水平创新平台。这一平台融墓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程化研究和批次制造以及人才培养于一体, 始终瞄准我国航空、航天建设的关键技术领域, 数十年持续创新不动摇, 由此积淀出的“ 创新把握力”和“ 创新支撑力” 。
高水平创新平台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保障和促进高水平创新活动、培育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物质基础。目前, 国家已编制完成并出台《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十一五”规划》, “ 规划”重点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从研究试验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开发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五个层面推进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构筑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质支撑体系。
这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战略机遇。为此, 我们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突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平台和学科建设不一样, 学科反映的是知识的积累、归纳和分类, 尽管它在不断地分化和演变, 但其建设思路仍受制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传播习惯。而创新平台恰恰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结果, 具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如二战期间, 美国要搞原子弹, 就组建起相应的国家实验室, 后来, 能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能源部就组织了一批相应的国家实验室, 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 把握并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新材料”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正是把握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关键而成长起来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