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资讯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王欢 | 发布日期:2008-06-12 | 阅读次数:

截至2007,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了150万人,培养规模仅次于美国。然而,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发展与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完全成正比。教育部提出要根据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别设计与质量标准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研究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大有裨益。

  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模式

  纵观国外研究生教育,主要有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教学式等四种主要的培养模式。

  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最早源于中世纪大学与行会中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它以德国的研究生教育为典型代表。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教授掌握研究生的录取权,师徒关系亲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导师个人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组织管理上导师具有绝对权威,研究生直接参加科研教学实践活动。

  专业式教学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形式化、标准化与专门化,这是相对于德国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个性化与非正规化而言的。专业式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培养过程的标准化,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学制灵活而富有弹性,课程设置特点突出,“指导小组联合培养,与工商企业合作,形成协作式培养模式,规范化的组织管理。

  协作式培养模式以修课式为代表,通过修读课程而获得学位,研究与论文写作在这一培养模式中不重要。其特点:宽进严出,同一学位同一标准,导师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起重要作用,淡化教材而博采众长的能力训练,严格的考试淘汰制度,重视研究方法和第一手调查研究,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学分制下灵活的学习安排,高校与工商企业联合培养,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教学式培养模式主要应用于日本研究生的培养。其特点是:招生考试具有自主性,严格控制研究生的入学质量,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和教育目标的结合,以讨论带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参加实践课题提高研究能力,以研究室形式对研究生进行过程管理,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严格的评估制度对研究生质量进行监督,组织管理上实行产官学一体化。

  科研能力培养在各种模式中的体现

  从以上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国外研究生教育培养呈现出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学术性硕士生教育成为或正在成为一种过渡性教育,而应用性研究生教育则变为一种终结性教育;二是非常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

  学徒式培养模式中研究生直接参加科研教学实践活动,而专业式模式则体现出美国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双重目标,即科学研究与提供社会服务。美国实用主义的理念要求大学要与工业、农业、商业等紧密相连,培养大量各种类型的学以致用的实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介乎理论研究者与技术开发人才之间,既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修课式研究生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注重与工业相结合。

  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培养模式、协作式培养模式和教学式培养模式尽管其产生有先后之分,但在许多国家,四种培养模式并存。四种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满足了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目前国际上还出现了由丹麦的阿尔堡大学首创的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组织形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网络研究生院培养模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