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宁宁教授,广东佛冈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从事化石能源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22年余。他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校任教,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在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在教书育人、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各方面的称赞。
一、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
钟宁宁同志早在1994年就已晋升为教授,并担任研究生导师多年,但目前仍坚持在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同时,担任本科生导师和班主任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学生工作放在首位,既做到传道授业,更注重“解惑”,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从教以来,主讲过本科生《环境学基础》和研究生《煤田地质学》、《有机岩石学》、《化石能源与环境》和《油气资源地球化学》等课程,其中《环境学基础》是目前学校立项建设的重点课程。教学工作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校级和北京市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取得很好效果。2002被评为“校级劳动模范”。
二、发展学科特色和拓展学科新领域
作为学校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从国家石油工业对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出发,他结合学校和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进行学科建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先后建设了“地球化学”硕士点(1997)、“环境科学”硕士点(1999)和“地球化学”博士点(2003),并于2002年创办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近年,学科在钟宁宁同志带领下,努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拓展学科新领域,关注煤、油、气等化石燃料勘探开发和利用过程产生的各种地球化学问题。进一步了发展学科的“化石燃料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方向,着重于研究化石燃料成因机理、资源潜力和分布规律等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以检测地质体中各种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信息为特色,不仅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地球化学信息确定化石燃料成因、勘探潜力、方向和目标,而且还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地球化学信息分析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加工与利用过程对大气、水、土壤环境的影响,为环境评价以及污染控制服务。
地球化学已成为了我校地质学科的的特色之一,尤其在油气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等领域的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所认可。
三、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取得较显著成果
钟宁宁同志努力围绕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参与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从事科教工作以来,承担和参加国家级及其它科研课题30余项。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的历次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低熟油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中国煤系地层大中型气田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在未熟-低熟油气、煤成烃和碳酸盐岩有机岩石学等领域做了较多研究工作。与合作者一道首创用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分析和生物标志物剖析紧密结合的方法研究非常规油气成因及资源分布规律,为查明我国低熟油气成因及资源分布规律,揭示煤成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与主控因素作出了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6次。
最近完成的“973”项目课题“中国典型叠合盆地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排烃机理与效率”中,针对我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层系沉积时代早、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普遍偏高和历经复杂构造运动的特点,在碳酸盐岩吸附气体模型、催化生烃效应、排烃动力机制及条件、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定量描述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之上,首次基于大规模实验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油、气源岩分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它不仅为我国叠合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与预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资源量计算的必需指标。该指标体系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股份公司新一轮的油气资源评价中得到应用,并成为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新标准。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先进个人”称号。
四、建设一流实验室,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钟宁宁同志长期致力于实验室建设,注重结合学科实际形成技术创新能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煤成烃和低熟油气地球化学研究课题中,借鉴煤岩学的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倡导和建立了烃源岩全岩有机显微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于烃源岩评价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并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