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宜强
职称:二级教授/博导
职务:无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17-04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研究员
2009-07至2017-0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研究员
2008-09至2009-05,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所,研究员
2007-01至2009-06,北京大学,博士后
2004-09至2008-09,大庆石油学院,副研究员
2001-09至2006-07,中国科学院渗流所,博士研究生
1998-09至2004-09,大庆石油学院,工程师
1995-09至1998-04,大庆石油学院 学生,硕士
1993-07至1998-09,大庆石油学院提高采收率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1989-09至1993-07,大庆石油学院学生,本科
个人主页:
电子邮箱:yiqiangli@cup.edu.cn;lyq13504598848@163.com
联系电话: 15901532333
研究方向:复杂油藏提高采收率(包括: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尤其是CO2驱油与埋存协同)、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理论与技术
教学情况:本科课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工程概论》
代表性论文著作:
[1] Yiqiang Li, Yuanyuan Mi, Zheyu Liu et al. MoO3-x quantum dots-based hydrogel with excellent light-triggered self-healing efficiency and pressure sensitive photoluminescence for accurate remote force measurement.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27 (2022): 100807. (中科院二区)
[2] Yiqiang Li, Xin Chen, Zheyu Liu et al. Effects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olymeric surfactant on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percolation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101 (2021): 165-177.(中科院二区)
[3] Xiaolong Chen, Yiqiang Li*, Xiang T, et al. Effect of gravity segregation on CO2 flooding under various pressure conditions: Application to CO2 sequestration and oil production. Energy. 2021, 226, 120294.(中科院一区)
[4] Xuechen Tang, Yiqiang Li, Zheyu Liu et al. Nanoparticle-reinforced foam system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Mechanistic review and perspective. Petroleum Science 20(04) (2023): 2282-2304. (中科院一区)
[5] Xin Chen, Yiqiang Li, Zheyu Liu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of polymeric surfactant: Matching relationship with core and emulsification ability. Petroleum Science, 20 (01) (2023): 619-635(中科院一区)
[6] 刘涛, 李宜强, 丁国生, 等气藏型储气库空间动用规律及扩容机理仿真模拟[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2, 49(6): 1227-1233.(中科院一区)
[7] 齐桓, 李宜强*, 陈小龙, 等. 轻质原油减氧空气驱低温氧化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6): 1210-1217.(中科院一区)
[8] 汤翔, 李宜强*, 韩雪, 等. 致密油二氧化碳吞吐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 (4): 817-824.(中科院一区)
[9] 陈小龙, 李宜强*, 廖广志, 等. 减氧空气重力稳定驱驱替机理及与采收率的关系[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 47 (4): 780-788.(中科院一区)
[10] 刘哲宇, 李宜强*, 冷润熙, 等. 孔隙结构对砾岩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 47 (1): 129-139.(中科院一区)
[11] 彭颖峰, 李宜强*, 朱光亚, 等.离子匹配水驱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机理及实验—以中东哈法亚油田白垩系灰岩为例.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 46 (6): 1159-1168.(中科院一区)
[12] Xin Chen, Yiqiang Li, Zheyu Liu,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igration and plugging of the particle in porous media based on elastic properties. Fuel, 332 (2023) 126224.(中科院一区)
[13] Xin Chen, Yiqiang Li, Zheyu Liu, et al. Visualized investigation of th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improved method, and EOR effect. Fuel, 331(2023) 125841. (中科院一区)
[14] 李宜强, 何书梅, 赵子豪, 等. 基于剩余油动用规律的高含水油藏水驱扩大波及体积方式实验[J]. 石油学报, 2023, 44(3): 500-509.
[15] 李宜强, 张津, 潘登, 等.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赋存规律——以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04): 444-449.
[16] 李宜强, 陈建勋, 金楚逸, 等.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后二元和三元复合驱的优选[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 24(02): 63-66.
[17]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等. 基于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分类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 41(11): 1406-1415.
发明专利:
[1] Artificial sandstone and/or conglomerate core based on lithology and pore structure contro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2021-12-7, 美国, US11192824B1
[2] Artificial sandstone and/or conglomerate core based on lithology and permeability contro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2021-10-5, 美国, US11136265B1
[3] 基于水动力学尺寸的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的测定方法,ZL 202011594974.9
[4]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及系统,ZL 202010060610.6
[5] 测定聚合物水动力学尺寸的方法,ZL 201910522255.7
[6]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ZL 201910183012.5
[7] 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方法和装置,ZL 201810459563.5
[8] 人造砂岩岩芯润湿性的控制方法,ZL 201610190951.9
[9] 一种人造砾岩岩心、制备方法及其用途,ZL 201410114347.9
[10] 人造砾岩岩心润湿性的控制方法,ZL 201610191484.1
[11] 用于驱替实验的动态可视化观测方法,ZL 201510887476.6
[12] 一种驱油用泡沫性能的在线检测方法,ZL 201510887385.2
科研项目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油田公司级横向项目90余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集成项目:井下多化学反应生烃放热协同蒸汽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基础问题研究,项目长,2024-2027(学校首例)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模态碎屑岩人造岩心孔隙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负责人,2021-2024.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形成机理,负责人,2014-2017.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聚驱后二元复合驱剩余油分布及启动机制研究,负责人,2011-2013.
[5]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松辽盆地致密油开发示范工程-致密油藏能量补充方式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2017ZX05071-006)子课题负责人,2017-2020.
[6]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优势渗透通道识别与表征及控制无效循环技术-高含水后期微观渗流规律研究(2016ZX05010-003-001)子课题负责人,2016-2020.
[7]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技术-海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海上油田微观非均相驱油技术研究(2016ZX05025-003-010)子课题负责人,2016-2020.
[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O2地质封存与驱油安全监测技术研究(2012BAC26B05)课题负责人,2021-2023.
科研教学奖励:
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
[1]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水驱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环识别与治理技术,排名10;
[2] 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天然气驱油与地下储气库协同建设理论技术创新与工业化,排名6;
[3] 2022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老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梯级启动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排名1;
[4] 2017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聚合物驱梯次降粘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理论与精细开发模式,排名1;
[5] 2021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储气库高速注采交变工况模拟与运行优化技术及应用,排名3;
[6] 2020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减氧空气驱/高温火驱高效开发理论,排名12;
[7] 2020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开发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排名14
[8] 201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基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疆砾岩油藏无碱二元复合驱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排名17;
[9] 2012年湖北省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采油功能菌群的研究与应用,排名11;
[10] 2014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剩余油量化分析的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排名1;
[11] 2008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强水敏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技术研究,排名1;
[12] 2012年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藏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排名5;
[13]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哈得逊超深超薄油藏高效开发及稳产技术,排名6;
学术兼职
1. 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田化学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2. SPE, EAGE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