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个人简介】:张友澎,男,汉族,1996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19级4班学生。曾两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案例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连续两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二等奖。在能源行业TOP期刊《Fuel》上于2021年发表论文1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自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论衡》,其准确的意思是,形成一项事物,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具有褒贬两方面的教育意义,褒义理解时,它如“水滴石穿”、“铁杵成针”一样激励人们坚持不懈;贬义理解时,它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警示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从初中便在心中铭记,它激励我追求卓越,让我一步步遇见更好地自己。
坚定方向,追求信仰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这座学府,我已生活学习了6年之久,在这期间最大的变化便是从一名共青团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近些年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全世界最强的凝聚力和行动力,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和自豪。同时,让我更加坚定前进的方向和心中的信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在疫情来临时,我主动到园区门口进行志愿服务,为园区的卫生消毒和人员管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东北的初春很冷,但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承担责任,提升自己的奉献精神,心里感到无比炽热。
常醒吾身,全面发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高校这个大家庭中,身边永远有优秀的榜样,无论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时常审视自己与他人优秀之处的差距,做出改变,追求更全面的发展。
本科时期,选修过《C语言程序设计》后,在一位优秀学长的建议下,乘胜追击,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回想起那个假期,刚刚结束《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的我长舒了一口气,心里念到,“这门课可算结束了,总算可以拥抱假期了。”这时,学长的建议却让我在假期里继续与“int和printf”为伴,我与惰性斗争了很久,最终决定走出舒适圈,告别安逸的假期,选择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这次经历是大学期间我第一次为自己感到自豪,我战胜了懒惰并取得了成绩,为我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增强了自信心。包括后来战胜了自己的东北口音,考取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都源自于一次次自我激励和追求全面发展的决心。
除了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在以往的暑假里还组织策划过小学支教活动、养老院慰问活动,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通过这些经历去了解社会、开拓视野。身边的朋友多有热爱体育运动的,在他们的指引下,我学习打乒乓球,开始健身,这些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够让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事半功倍。
乐观生活,永远热情
我的导师时常在组会时告诫大家一定要“身心健康”,这是第一位的,科研成果和考试成绩都是第二位的;本科时,我在班级里担任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协会老师培训时,也曾被教导,“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活能够有所收获的第一保障。”
在班级里,我努力做到与每一位同学和谐相处,积极沟通,完成心理协会老师要求的“时刻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态动向”。在这个过程中也无形中使我自己变得更加善于沟通交流,善于交友,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更让我自己变得更加乐观主动,热情洋溢。在宿舍里,我作为宿舍长,在每学期开学初、放假前、跨年夜等时刻与室友们聚餐,展望新年新学期,希望彼此的努力和热情相互感染,彼此的经验和经历相互借鉴,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共同进步。
展望未来的人生旅途,我将走向工作岗位,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贡献于国家建设,回报社会,回报父母。我感激过去的一切,更憧憬未来的人生,我将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