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科研机构、全资子公司,发展定位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工程技术参谋部,油气工程基础前沿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油气工程高端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油气工程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平台,油气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主要从事井筒工程的基础和前沿技术、尖端工具和仪器、入井流体的研发和推广,开展国内外重点工程技术支持与服务。
现有10个研究机构、1个北美地区的休斯敦研究中心、1个国际业务部、1个实验中心、3家法人单位、5个项目部。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正高级职称50人,高级职称455人。
拥有油气钻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美国休斯敦非常规工程技术实验室,湖北省石油天然气连续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27大类实(试)验、测试与评价能力。具有国家油气田井口设备质检中心、石油工业设备监理甲级资质、特种作业车生产资质等资质。
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形成了以深井超深井钻井、水平井钻井、页岩气钻完井、煤层气钻完井、储气(油)库建设工程、钻井测量、完井压裂和非常规油气藏评价等9大成套技术体系、40余项特色技术。获得国家奖3项;省部级奖励111项,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11项,授权发明专利308件、国际专利27件,制修定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78项,集团企业标准5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6项。
基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硕 010-80162685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井工程 |
王倩 |
张辉 |
复杂油气钻完井基础理论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
1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于永金 |
李妍 |
超深特深层油气钻完井井筒工作液流动调控研究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李勇 |
王宴滨 |
固井作业智能调控与大数据分析技术 |
1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王建华 |
李志勇 |
高效能井筒工作液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乔磊 |
黄文君 |
深层煤岩气水平井高效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
1 |
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张燕萍 |
史怀忠 |
万米深井井身结构优化与拓展技术/国专项目《钻具全寿命周期安全管控技术与装备》 |
1 |
7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纪国栋 |
宋先知 |
复杂油气钻完井基础理论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
1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地下储库建库工程 |
夏焱 |
廖勤拙 |
地下储氢洞室受力机理与结构设计,油气藏与薄盐层储库井筒治理及快速建库方法研究 |
1 |
9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何爱国 |
杨睿月 |
200℃/105MPa完井井筒多功能一体化作业系统研发 |
1 |
10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付利 |
史怀忠 |
钻井风险预警与诊断、钻柱系统振动状态识别与减振方法、 长水平段高效清岩技术 |
1 |
薛亮 |
钻井风险预警与诊断、钻柱系统振动状态识别与减振方法、 长水平段高效清岩技术 |
1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班凡生 |
李世远 |
油气藏与薄盐层储库井筒治理及快速建库方法研究 |
1 |
1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王开龙 |
王小秋 |
深部高温地热资源高效钻完井技术研究 |
1 |
13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王刚 |
侯冰 |
《塔吉克盆地超深层井筒安全与高效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
1 |
1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马汝涛 |
李敬彬 |
完井工具研发;井筒清洁多相流分析;完井工具密封元件优化等 |
1 |
15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高翔 |
王斌 |
全生命周期井筒完整性风险预警; 页岩气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
1 |
1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 |
侯腾飞 |
马新仿 |
柴达木盆地低渗及非常规油气绿色高效压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页岩储层关键岩石力学参数实验评价 |
1 |
17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人工智能 |
崔猛 |
宋先知 |
钻井智能优化与自主决策工控系统 |
1 |
18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赵亦朋 |
李世远 |
已钻井历史数据智能分析 |
1 |
2.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注册资金3.5亿元,现有专业技术研究人员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人员200多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环保和应急技术专家、中国石油高级技术专家、兼职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教授39人。研究院深入推进油气勘探与新能源开发工程安全、能源化工新材料安全、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碳中和、智慧健康安全环保、QHSE体系管理与咨询等6个学科体系建设,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认定“石油和化工环境保护含油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程中心”,同时建有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环境监测总站”、“静电检测中心”等安全环保科技支撑平台。实验室面积15000平米,拥有各类专业研究设备600多台套,拥有30多台套国际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具有行业特色的标志性试验设施。研究院目前已建成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模拟实验平台、点源污水高级氧化处理实验平台、污水脱氮脱盐处理与回用实验平台等10台套独具特色的特色实验平台,有效支撑了含油污泥分质处理与资源化系列技术、钻井废弃物随钻处理与资源化系列技术、设备失效评估与腐蚀检测技术等13项安全环保特色技术,在石油石化安全环保技术研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十四五”以来,研究院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65)等85项;获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116项;申请受理专利458件,其中发明专利438件;已获授权专利133件,其中发明专利111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10项;研究起草和编制国际标准2件、国家、行业、团体和企业标准64件。
基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谷月 010-80169911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 |
蔡明玉 |
赵建林 |
烟气咸水层封存岩石物性变化测试与流动特性分析 |
1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 |
二氧化碳捕集 |
刘龙杰 |
芮振华 |
失效溶剂的回收技术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石油石化固体废物处理 |
谢水祥 |
李志勇 |
油气生产含油资源富集回收与利用新方法研究 |
1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罗方伟 |
李轶明 |
陆上超深油气井井喷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或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安全 |
孙秉才 |
芮振华 |
油气田高风险领域安全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1 1 |
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工程 |
郑钰山 |
杨宏伟 |
超深气井生产管柱泄漏精准识别与压力管控 |
1 |
7 |
石油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 |
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 |
甘亦凡 |
陈志明 |
复杂油气钻采重大风险演化机理与安全智能运维方法 |
1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计算机技术 |
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 |
赵刚 |
陈志明 |
|
1 |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企业简介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6月,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中国石化直属研究院,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石油工程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石油工程科技铁军为目标,致力于构建石油工程和新能源基础前瞻研究、技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支持三级研发体系,为油田企业稳油增气、降本提效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围绕石油工程和新能源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以井筒技术为主,从事油田化学、钻井工程、完井工程、测控装备、数智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发展规划、科技攻关及推广应用。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2个行业重点实验室,中沙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办中文核心期刊《石油钻探技术》。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700余项,培育发展了5项核心技术,3项品牌技术和系列特色技术及1套石油工程远程决策支持系统,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0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19项,申请国家专利3000余项、国外发明专利92项,授权专利1500余项,授权国外发明专利30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38项。
基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林悦 010-56606735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测录井 |
王志战 |
张洪 |
基于成分修正的碳酸盐岩储集性实时评价机理与方法研究 |
1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完井 |
赵旭 |
李军 |
西湖凹陷低渗致密气藏钻完井工艺配套技术研究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压裂 |
卞晓冰 |
盛茂 |
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施工智能调控研究 |
1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 |
贾长贵 |
陈民锋 |
陆相页岩油渗吸机制与返排制度研究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刘金华 |
李志勇 |
复杂裂缝地层漏失高效治理技术研究 |
1 |
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智能钻完井 |
杨顺辉 |
陈冬 |
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智能优化系统 |
1 |
7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人工智能 |
孙旭东 |
陈冬 |
基于大模型的钻井提速方案智能推荐方法研究 |
1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张洪宝 |
陈冬 |
智能钻井分析优化技术研究 |
1 |
9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数值模拟,大数据应用 |
张嘉作 |
廖勤拙 |
基于无监督学习和区域地质约束的随钻岩性智能预测方法 |
1 |
4.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简介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研究总院”)是中国海油面向全球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中国海油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中心、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中心、高端人才培养和储备中心。研究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开发、钻采、海洋工程五大专业领域和战略规划、经济评价、智能化、新能源四大研究方向。
研究总院拥有员工1300余人,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5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0余名。“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68项。
基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刘杨 010-84526447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渗流力学与油藏工程、油气田开发人工智能 |
丁祖鹏 |
刘月田 |
海上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与绿色智能化关键技术 |
1 |
薛亮 |
海上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与绿色智能化关键技术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 |
白玉湖 |
黄世军 |
神府区块致密气和深煤层气协同开发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吴怡 |
王宴滨 |
宝岛21-1气田群中深层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
1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采油工艺 |
于继飞 |
韩国庆 |
两气协采井分层监测系统及生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井工程、非常规 |
彭成勇 |
刘伟 |
深煤层体积压裂关键技术 |
1 |
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CO2驱油及封存 |
康晓东 |
吴克柳 |
CO2驱长期安全封存和监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
1 |
程时清 |
王秀宇 |
7 |
石油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 |
刘兆年 |
宋先知 |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 |
1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田开发 |
未志杰 |
薛亮 |
典型特高含水油田整体调驱与地面液处理提效扩能协同控水稳油技术 |
1 |
9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提高油气采收率 |
王秀军 |
李宜强 |
多孔介质中热-烃协同蒸汽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
1 |
刘哲宇 |
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1)企业简介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和南疆首要气源地,也是新疆最大的油气田企业和中国石油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公司,主要在塔里木盆地从事油气勘探、开发、销售以及新能源新业务等工作,公司总部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作业区域遍及南疆五地州。
塔里木盆地面积56万平方千米,油气和风光资源丰富,是我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潜力最大的盆地之一,埋深超过8000米的油气资源,占到全国总量的52.7%,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勘探难度极大,世界上公认的钻完井13项难度指标中有7项名列第一,没有一个油气田与塔里木勘探开发难度相当。盆地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经历“五上五下”艰难探索,因资金和技术所限,至70年代末仍未取得重大突破。1989年4月10日,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陆上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部署,成立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展开了一场新型石油大会战。
36年来,塔里木油田牢记实现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崇高使命,坚持“新体制、新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两新两高”工作方针和党工委统一领导,征战“死亡之海”,挑战生命禁区,进军深地油气,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油公司”管理模式,形成富有塔里木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走出一条稀井高产、少人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累计发现和开发轮南、塔中、哈得、克拉2、迪那2、英买力、克深2、博孜、大北、富满等32个大中型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当量44.3亿吨,累计生产石油1.7亿吨、天然气4626亿方,油气当量超5.3亿吨,向西气东输供气超3570亿立方米,向南疆供气超630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抢抓国内油气业务大发展和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机遇,坚持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构建起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多能互补供给新格局。落实富满10亿吨大油区和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方大气区,油气当量连续5年超3000万吨并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指标获取、装机规模领跑全集团,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建成我国重要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荣获我国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富满油田、塔里木零碳沙漠公路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塔里木油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重要论述,不断向超深复杂领域挺进,加快攻关深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开钻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累计钻探8000米以深井188口,占全国50%以上。油田6000米以深油气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塔里木深地油气勘探开发,不仅实现了超深复杂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还带动了国产装备、技术的发展进步,垂直钻井、12000米钻机、高密度油基泥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新工具打破国外垄断,助推了我国深地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我国石油工业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
基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东宏伟 0996-2171177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提高采收率 |
周代余 |
王秀宇 |
碳酸盐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研究 |
1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地质 |
邓兴梁 |
董平川 |
超深碳酸盐岩岩溶型油藏提采技术对策研究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 |
张永宾 |
薛亮 |
超深层油气藏规模效益建产与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 |
1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 |
赵力彬 |
董平川 |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李宁 |
卢运虎 |
|
1 |
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梁红军 |
周舟 |
复杂超深井钻井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
1 |
7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 |
杨成新 |
卢运虎 |
井壁稳定 |
1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 |
黄锟 |
赵仁保 |
井筒铜垢化学解除技术研究与试验;库车山前井筒化学解堵技术优化研究。 |
1 |
9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提高率 |
任今明 |
张凤远 |
高温高盐碎屑岩油藏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及现场试验研究 |
1 |
10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田开发 |
彭建云 |
刘广峰 |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控水稳气”工程;塔里木油田牙哈深层储气库建设工程技术 |
1 |
1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工程 |
数字岩心、储层表征 |
曾昌民 |
董平川 |
|
1 |
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1)企业简介
天津工程师学院于2016年11月成立,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大港油田公司共建,通过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实行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协同培养本科生、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及企业在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油气勘探地质、开发地质 |
官全胜 |
代金友 |
|
1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油气地球物理测井工程 |
丁娱娇 |
兰朝利 |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油气开发地质 |
芦凤明 |
代金友 |
|
1 |
姚约东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油气开发地质 |
窦松江 |
代金友 |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油气开发地质 |
成亚斌 |
姚约东 |
|
1 |
6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钻采 |
李少甫 |
陈民锋 |
1.抽油机井提能效治理技术研究 2.深层煤岩气排采技术研究 |
1 |
7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钻采 |
唐世忠 |
李妍 |
《页岩油井提高井筒工程质量研究与应用》 《深层探评井优快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
1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提高采收率 |
王晓燕 |
赵阳 |
1.页岩油老井增产技术研究 2.稠油油藏多介质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1 |
王秀宇 |
9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田化学、提高采收率 |
葛红江 |
芮振华 |
提高采收率 |
1 |
刘月亮 |
赵阳 |
10 |
石油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化学 |
熊英 |
李宜强 |
中高渗油藏大孔道调堵治理技术攻关与实践 |
1 |
1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钻采 |
王小芳 |
赵仁保 |
易结垢区块阻垢-防垢技术 |
1 |
7.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企业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勘院)成立于2000年7月,前身是地矿部所属的7家科研单位。目前,石勘院本部设在北京,并在无锡、合肥、郑州、成都、乌鲁木齐等地分别设立了研究所(中心),本部办公地为昌平区沙河镇百沙路197号院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建院以来,石勘院在中国石化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秉承“人才为本、创新为魂、技术立院、业绩立位”的办院宗旨,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研究院的愿景目标,坚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按照“三部一中心”(中国石化上游发展战略及油气勘探开发参谋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支撑服务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和集成部、上游地质资料信息中心)的职责定位,承担着国家及中国石化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和牵头组织、油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与集成、中国石化国内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油气资源评价、勘探选区评价、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任务,参与中国石化重大油气勘探开发科研项目和重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设计审查、技术经济论证等工作,重点围绕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为主)、南方地区(四川盆地和周缘地区为主)、华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为主)、东部地区(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为主)、海域(东部海域为主)及海外业务,开展常规、非常规、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支撑工作。
石勘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研发机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国家油页岩开采研发中心、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10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海相油气藏开发、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油气成藏、油气藏地球物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深部地质与资源、勘探开发数智技术、酸性气田开发、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测录井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主办《石油实验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Energy Geoscience》等3份核心期刊和内部刊物《石勘党建》。
工作站地址:根据课题开展地
工作站联系人:秦养珍
工作站联系电话:010-56607360
学院联系电话:010-89733936
需求专业领域: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石油工程 |
王静伟 |
陈民锋 |
海外中深海油田开发规律及潜力评价 |
1 |
姚约东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开发地质 |
周冰 |
东晓虎 |
CO2地质封存盖层封闭机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
1 |
吴克柳 |
胡婷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石油地质 |
丁峰 |
刘广峰 |
海外重点区块目标评价研究 |
1 |
8.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1)企业简介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创建于1964年,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975亩),设有8个机关部室、45个综合研究和科研辅助单位,主要承担着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地球物理、实验测试、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科研设计生产任务,是我国石油系统内规模较大、学科齐全、技术配套、装备先进、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工作站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
工作站联系人:常剑飞
工作站联系电话:0459-5508501 13936736365
学院联系电话:010-89733936
需求专业领域: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2)导师组一览表及需求人数
序号 |
学院(研究院)
|
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
拟提供的专业实践课题(科研项目)名称 |
需求人数 |
1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勘探开发一体化 |
孙海雷 |
谭春飞 |
致密油勘探开发一体化配套技术研究 |
1 |
郭小哲 |
2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新能源 |
谷社峰 |
赵仁保 |
战略储备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新能源) |
1 |
3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勘探开发一体化 |
代旭 |
赵阳 |
古龙页岩油开发理论与效益建产关键技术研究 |
1 |
郭小哲 |
4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勘探开发一体化 |
康德江 |
田冷 |
夹层型页岩油规模增储与效益开发理论技术研究 |
1 |
5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新能源 |
刘勇 |
张凤远 |
页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技术研究与试验(CCUS) |
1 |
赵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