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08-06-04
] 现在正值肠道传染病多发时节,为了能够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特发此贴.
. 判断要点 ● 症状--当饮用水或食入了某种食物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 腹泻、低热等现象。 ● 季节--在夏、秋季多发。 ● 同食人群出现相同发病症状。 应当考虑到患有肠道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甲型肝炎等)的可能。 这种病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肠道中病原体→排泄物→水、食物、手、苍蝇等→易感的健康人口→新病人或带菌者”的形式传播的。 . 防控要点 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严防病从口入,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 应急处理 ● 进行床边隔离、对吐泄物消毒。 ● 吐泄严重者,适量饮用盐开水。 ● 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 饮用开水和食用蒸煮熟的食物。 ● 消毒餐饮器具。 ● 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 疾病预防 ● 饭前便后要洗手。 ●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 不生食海、水产品。 ● 熟食要严格蒸煮。 ● 消灭苍蝇、蟑螂及老鼠。 ● 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 . 细菌性痢疾
特别提醒
◎ 夏秋季节容易发生; ◎ 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肠道传染病; ◎ 主要表现为发热、怕冷、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 ◎ 有特效治疗药物; ◎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传染的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怕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拉不完的感觉)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了饮水、食物和食具,或经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或食具,瓜果蔬菜不洗净生吃,剩饭剩菜不加热,饭前便后不洗手等,都可能造成经口感染而发病。
症状与危害
痢疾患病无男女老幼之别,病后免疫力差,且时间不长容易再次感染。本病起病比较急,出现发热、怕冷,体温达39℃或更高。脐周围或左下腹阵阵疼痛。腹泻每天可达10~20次或更多,大便开始是肠内容物,后为水样或黄色糊状,粪质逐渐减少,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次便量很少,出现明显的里急后重。最后如发展到脱水和酸中毒,则有生命危险。病程一般不超过半个月。凡病程超过2个月的便可转为慢性菌痢。一般7岁以下儿童或年老体弱患者病情恶化很快,以致出现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被称为中毒型菌痢,可因救治无效而死亡。
如何自我防护
为了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流行,应采取下面一些防护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做好三管一灭(管粪、管水、管饮食、灭苍蝇)工作。
2.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变质食物不食用。
3.发生腹泻主动到医院肠道门诊去就诊,配合医生、卫生防疫人员的诊治和流行病学调查。
4.饮水、食品、幼托等行业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要体检1次。 5.加强体育锻炼或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