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章制度 | 健康小贴士 | 疾病与预防 | 控烟专题 | 献血 -> 学校首页  
 
 
请关注埃博拉出血热知识宣传
[ 发布日期:2014-09-04  ]

一、概念介绍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二、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
 患者皮肤、黏膜、体液(血液、唾液、呕吐物、尿、便等)。人感染后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病人血、尿、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均带病毒,各脏器均能查出病毒。

(2)空气/气溶胶传播
 科学家通过实验感染猴子,但是目前仍缺乏有力证据说明该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


三、临床特征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2)临床表现
   
早期: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

极期:多在病程3-4天后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四、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 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2) 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3) 不明原因猝死。


五、预防控制

(1)建议同学们尽量不要在学期中间回国或者出国旅游,尤其是去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 秋天出行,请尽量减少与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豪猪、鼠类、猴子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接触,同时也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的尸体。
(2)屠宰和加工肉制品时,应穿戴围裙,手套及其他防护用品,处理结束后要洗手。
(3)对所有来源于动物的食品(血制品、奶制品、动物内脏),在食用前要彻底加热烹制,避免食用生的动物血制品、奶制品、动物内脏。
(4)处理病死家畜时,应穿戴手套、围裙等防护用品


六、如果学校出现埃博拉病例时,个人应该如何预防?

(1)个人预防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埃博拉病毒病患者
(2)个人也应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并 配合有关部门 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3)尽量减少到医院等公共场所的频次和停留时间。
(4)如因工作原因必须接触患者或进入污染区域,则必须做好严格的个人防护,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口罩和防护眼镜),穿戴长袖罩衣、手套、腿套、鞋套等防护设备,以避免接触感染。个人还应加强手部卫生。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的认识,我们作此宣传,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考虑,希望不要因此引起大家的恐慌,如有疫区返校的师生,请于我校校医院防保科联系,有相关问题也可以咨询我们。

电话:89733082
 .                                                      校医院
          .                                           2014-09-04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医院 电话:89733016 留言信箱:shenxf@cup.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