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些情书,怎能不相信爱情!
发布时间:2021-02-18 | 来源:风华石大工作室 | 浏览量: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舒婷:《致橡树》
“我已证实和发现我们的爱情,在结婚前是由隐藏而爆发,初恋的一段,是双方情感似万马奔腾的表现出来,然后渐渐滋长。在结婚后的初段,享受到蜜月的乐趣,好像是结了些果实,可是,这并不是最大的成功,这更是真正求情爱达最优境的开始。好像读毕了四年大学,走出校门才是真正事业的开始一样,这方面当然需要更大和更多的努力,本熹希望并坚信能以胜利的前进来求得娱之最大的芳心。”
这段饱含爱恋和深情的表白,是曹本熹先生写给妻子魏娱之的。
曹本熹,中国石油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的开拓者,核化工专家,两弹功臣,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化工特别是核燃料化工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保证我国核燃料化工生产的工程建设、顺利投产和技术改造,促进中国的核科学技术与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在北京石油学院担任教务长、副院长多年,对建成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的教学与科研体系居功至伟。
1934年,曹本熹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伴侣——魏娱之。魏娱之1916年出生在杭州一个世代书香的望族家庭,幼年随父母搬迁至北京,中学在北平女一中上学。1934年,美丽聪慧的魏娱之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与来自上海的曹本熹成为了同班同学。两位才貌出众的年轻人,因为互相欣赏倾慕而渐生情愫。清华园的课堂、校园、荷塘的月色下,他们浪漫美好的爱情,成为同学们眼中的美丽风景。
日寇的铁蹄踏破了平静的求学生涯。曹本熹和魏娱之在西南联大完成了学业,于1938年毕业。1941年5月10日,他们在昆明举行婚礼,清华校长梅贻琦作为证婚人出席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
大学毕业后,曹本熹和魏娱之因为工作分处两地,两人平常书信不断,互相关爱,只有假期才能相聚。婚后,为了工业救国和学业上的提高,曹本熹在魏娱之的大力支持下,只身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化工系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两人再度别离,直至1946年,曹本熹放弃当时国外更为优越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回到祖国。他受聘为清华大学在北京复校时增设的化学工程系教授,并担任了系主任;魏娱之也来到了清华,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他们终于又相聚在一起,从此并肩奋斗相伴终生,实践着他们从年轻时就立下的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人生理想。
1953年初,“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曹本熹作为筹委会委员兼筹备处副主任,专责教学筹备事宜。北京石油学院成立后,他作为教务长、副院长,对各系的专业设置、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师调配、教材选择、教学大纲、教学实验等精心筹划,教学工作很快便正常有序、高质量地开展起来。
魏娱之也一起参与了北京石油学院的建校工作。1954年初,北京石油学院建立校代会,她担任了委员,后来又担任了炼制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炼制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一直在北京石油学院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直至退休。她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心地纯洁、胸怀坦荡,对教学工作极其负责,深受师生的欢迎和爱戴。
与此同时,无论是曹本熹在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任教、担任领导职务,还是后来服从国家需要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魏娱之都在他的身旁给予他精神与情感的巨大支持。他们将最美好、最纯真的亲情和爱情奉献给了彼此。
他们的儿子曹珏曾在纪念文章中回忆了父母相扶相持相爱的一生:
“家里留存着父母亲自1937年5月至1946年8月期间不在一起生活时的150多封信件,以及以后短期分开时的信件。母亲把它们分别装订成册。正如父亲信中讲的:‘那些宝贵的信件至少大半都存着Inspiration(灵感)的痕迹,我也愿它们永远留存着。当我们将来有空暇拿出来一同看时,一定会都感到无限的快乐。’从大学时相爱一直到1983年父亲去世,在将近五十年的岁月中,他们的爱情始终那么甜蜜,他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依靠。”
在信中,曹本熹和魏娱之毫无保留地倾诉着思念和关爱:
“我为你对我的赞美而汗颜。你无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不仅是在学习方面,性格也是最好的。我无法表达我喜欢你到什么程度,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这样喜欢你。在你的身上似乎有一种无名的精神,而且你把这种精神用你的眼睛温柔地表达出来……我很羡慕和尊重你在学习、体育运动和工作方面的勤奋。我致以对你幸福的最美好的祝愿……”
“我的为人是宁愿自己受苦而不愿人家受苦。对你我更时常提过,我愿我代受你的一切苦痛,而不愿你受些微的罪。”
“有几种忧虑我是从不会除去的。主要的如你和瑛儿的营养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要设法托人代买鸡蛋与肉等,千万不要因为省钱而不顾(这问题)。”
“只要是娱之做的事,没有一件我会感到不满意和抱怨,娱之在本熹的脑中,永远是那么可爱,她的笑容制服了整个的本熹。”
“在人家面前,我是永夸奖自己的夫人,不但是满意,而是自傲。要是重游西湖的时候,在陶醉的爱情中,我对娱之仍是无限的尊敬。”
“时间不可算不是飞速的过去,可是目前离我们重聚的日子还是很远。我现在急切地盼望这日子的来临,对我爱妻的想念更是日日加深。”
“我把一切快乐,一切幸福寄托在你和瑛儿身上。我是日夜地盼望着即刻回到你的跟前,让我来报答你这几年的辛苦;另外,让我从家庭中求取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这个时期已在不远的将来,我也相信,你一定也愿意我这样做的。”
1983年12月25日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国家与人民、辛劳一生的曹本熹永远休息了。曹先生去世后,魏娱之执行了与曹先生生前共同商定的遗愿:将先生遗体捐给医院作医学研究,将两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完成了他“用在对党对国家有益的事业上”,“为人类做出最后一次贡献”的遗愿。1989年6月26日,魏娱之先生病逝,与曹先生一样,她也把遗体捐献给了医院,为医学科学事业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作为一对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用一生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地奉献社会、忠于祖国的誓言。
最好的爱情,跨越时间,永不磨灭。
(编辑 刘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