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人民政协网|人民日报:加快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国际竞争力

 日前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中科浩博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协办的“2024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年度交流暨推进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领导、高等院校和中学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等嘉宾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工作报告、主旨报告、信息发布、分组研讨等多个环节共同研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难点展望未来与发展推进高质量国际化就业。

 目前项目已惠及300余所高校师生45万余人成功帮助1200余名学生赴相关国际组织、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跨国企业等220余家单位实习为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有效助力。

未来推动科学进步成为国家栋梁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仅有高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广大学子具备多元化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我觉得高校的国际化就应该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如果说哪个高校国际化做得好的话肯定是党委书记非常重视。因为现在学校的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以党委书记对这个事情意识认识的高低就决定了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我们要想让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够有更高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效果领导要更好更重视。”高层次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大连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阙澄宇表示。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镇已经把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然而随着全球对国际化人才重视度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也会遇到一些难点和挑战。

 第一,当今正处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际间的竞争使得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高校需要思考如何超前布局探索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大环境和解决全球化问题的能力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进程与时俱进地为国家培养应对全球新变局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保持一个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高校在推动各项国际交流项目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开拓交流面临制度性障碍、相关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各高校应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多措并举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师生交流访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尽快构建全方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机制。

 第三,在推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普遍存在“校政企”配合的力度不够等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在政策方针上给予支持同时企业也需要作为补充力量来为高校提供教育力量三方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来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通过高校与企业协同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办学优势让学校师生赴一线进行实践学习使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在优质产业走出去的同时引育优秀国际化人才。

 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在国内高校中中石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过去重点聚焦于“石油”如今重点关注“能源”从能源转型和气候变暖的角度在办学格局上做了相应调整。在全球胜任力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能源是学校的重要特色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如何从能源的角度来强化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并做了一些尝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表示。

 作为项目服务单位中科浩博是中外高校和专家学者之间的搭桥者高校国际化开放办学的推动者未来将引入更多高质量教育资源和进一步做好教育公共服务工作为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和有效的助力。

 “中科浩博致力于将高水平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引入中国并进行整合优化有效利用国际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已连续十年在寒暑假将海外知名大学教授学者请到中国大学校园里开设小班制课题式学术工作坊促成国内外同学科专家学者结对共同开展研究和指导学生也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听到世界级好课。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等校的65位教授来华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教授结对指导学生中外双导师学术科研工作坊的模式受到了教育部多个司局的肯定学校和教育机构输送了2754名大学生和高中生参与学习。除此之外中科浩博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举办国际胜任力实训组织师生赴境外国际组织参访交流和锻炼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了解国际公务员实习和求职标准后已有学生成功进入国际组织实习和实现留任也是向国际组织官员展示中国优秀青少年风采的好机会另外高层次项目的讲座、课程、实训、工作坊中具有设计相关环节和内容鼓励学生长短期出国访学和交流项目学生中已有赴世界多个国家留学的案例其中不乏美国常春藤和英国G5等世界一流大学。项目服务单位中科浩博总裁孙中雯说。

未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培养更多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详情见链接:

人民日报:

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7475476

人民政协网:

https://www.rmzxb.com.cn/c/2024-11-25/3639001.shtml


(编辑  刘晓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