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发布时间:2022-04-07 |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 浏览量: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规划》从战略全局高度全面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强化灾害应对准备等提供总体指导。《规划》也对进一步加强石油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给我国油气能源行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总体指导。
精准把握安全生产现状 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不断加强对油气生产、长输管道和化工园区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事故起数显著下降。尽管总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向好趋势,但近两年相继发生的中海油渤海湾蓬莱平台井喷着火、河北沧州油罐火灾等事故,说明安全生产基础尚不牢固、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采向深层、深水挺进,非常规油气资源比例逐步提升,长输油气管道里程增加、管径增大,炼化装置规模和油气储存规模日益增大,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规划》首先肯定“十三五”时期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指出“持续开展以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同时,《规划》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指出“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传统高危行业和消防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引发新问题,形成新隐患”。立足对现实情况的科学判断和精准把握,《规划》提出到2025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0%;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等重点任务。《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十四五”时期石油化工行业安全发展指明方向。
精心谋划安全发展任务 系统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尚未根本遏制,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跨领域的安全风险值得高度警惕。《规划》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各个部分,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应急法治基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系统谋划重点任务。
压实责任、筑牢根基,抓住安全生产“牛鼻子”。责任问题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问题,生产安全事故大多与责任落实不到位直接相关。《规划》明确提出压实应急管理责任:一是强化地方属地责任,推动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二是明确部门监管责任,依法依规进一步夯实有关部门在危险化学品、新型燃料等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职责,健全责任链条,形成监管合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三是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列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四是严格责任追究,严厉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坚持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加强对未遂事故和人员受伤事故的调查分析,严防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标本兼治、精准施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更不能有断点。抓好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必须做到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找准关键目标,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规划》明确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的多项任务:一是严格安全准入,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功能,推动建立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联合审批制度,强化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加强隐患治理,建立危险化学品废弃报告制度,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及时整改销号和整改效果评价;三是深化专项整治,将高危化学品和高危工艺安全风险管控、自动化控制、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城区内化学品输送管线、油气站等易燃易爆剧毒设施,以及化学品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纳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重点。这些重点任务是保障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所在。
系统治理、创新驱动,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在煤矿、危化品、道路运输等方面抓紧规划实施一批生命防护工程,积极研发应用一批先进安防技术,切实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破解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新老风险交织叠加、安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风险预警、智慧安全监管、应急处置救援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规划》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部分,系统阐述了科技赋能、科技兴安的发展之路:一是破解重大瓶颈难题,研发大规模溢油回收清除技术与装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快速处置技术与装备、油气长输管道救援技术与装备、海上油气事故救援技术与装备等。二是构建人才集聚高地,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危险化学品侦检产品、溢油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产品、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等。四是强化信息支持保障,广泛吸引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集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等。
强化安全科技创新 提升行业安全保障能力
经过多年攻关,我国在石油化工安全设计、井控技术、复杂情况及事故处理、应急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距离实现石油化工安全高效生产运行的总体要求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加快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化装备,迫切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手段赋能增效。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研产业融合发展。当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对生产过程及大型装置、装备的典型重特大事故发生致灾机理与演化规律认识还不深入,早期风险感知、诊断与预警能力不足,事故预防与控制体系尚不完善。《规划》提出,“以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为引领,加快健全主动保障型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应急管理科技配套支撑链条”“建成危险化学品、矿山、城市安全、金属冶炼、油气等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升级覆盖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尾矿库、工贸及油气管道等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网络”。因此,随着石油化工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基地的建设,联合研究院的建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产业科研一体化的不断完善,将形成科技攻关合力,不断提升石油化工行业重大事故防控能力和水平。
加强重大风险防控技术攻关,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随着石油天然气供给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不断寻求降本增效途径的同时,可靠保障复杂油气资源安全生产已成为国内油气生产领域亟须破解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重大风险防控技术瓶颈,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有效提高石油化工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我国深井、深水自动化钻井、非常规油气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技术及装备研发能力仍然较弱,缺乏快速检测和智能识别技术、状态监控与预警技术、动态风险防控技术,智能装备和系统的安全性能有待提升。《规划》提出,聚焦灾害事故防控基础问题,强化多学科交叉理论研究。整合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优势科技资源,加强自主创新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灾害事故防治、重大基础设施防灾风险评估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制定国家重大应急关键技术攻关指南,加快主动预防型安全技术研究。
加快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推动石油化工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构建空、天、地多源数据融合联合监测系统,实现石油化工生产流程和装备安全状态的实时、立体、动态监测,提高系统安全预警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规划》提出,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强化数字技术在灾害事故应对中的应用,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必将大力提升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下一步,石油化工领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应围绕贯彻落实《规划》部署,积极响应国家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保障与应急能力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多学科领先优势,发展和完善安全与应急科学理论,研发安全与应急技术装备,培养高层次人才,构建完善的油气安全保障与应急管理技术体系,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来斌)
详情见链接:
中国应急管理报:http://paper.aqsc.cn/202204/07/coly2.html
中国安全生产网:http://www.aqsc.cn/zhuanti/202204/07/c155067.html
(编辑 李昕阳)